秉义一边胳肢她一边坐起,又占了上风似的问:“老实交代,你这一套是不是小妹写信教你的?”
冬梅笑出声来,连说:“是的是的,除了你们周家那个大美人儿,谁还会教我这些啊!”
秉义搂住她缓缓躺下去,躺下了也不松手,依然享受地搂着她,一本正经地叹道:“唉,我猜就是。她经常写信教你怎么样才能控制住我,对不对?”
冬梅亲了他一下,快活地说:“哪里有控制,哪里就有反控制。正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对于弱势的反抗者,搞好统一战线是个法宝。”
秉义的手指在她光滑的后背上点动不止,如同在轻弹一架白釉钢琴,如同在欣赏着一曲只有他自己才倾听得到的天籁之音。
他装出认命的样子说:“对于我们周家那个漂亮的背叛者,我们全家是拿她没办法了。我还以为只有我这个哥哥的话她多少能听得进几句,想不到她早已向你打我的小报告,你可千万别被她给教坏了呀!”
冬梅得意地说:“还多亏有她这么一个善解人意的小姑子,要不我都不知道怎么做女人。”
秉义问:“结婚好不好?”
冬梅说:“好,完全占有了你的感觉更好。”
秉义说:“把灯关了。”
冬梅问:“为什么?我还没看够你这个‘红五类’一丝不挂的样子呢。”
秉义只得承认:“你这个黑帮的女儿身子太白了,晃我的眼。”
“好,听你的。《白雪公主》放映完毕,接着放《红与黑》吧。”冬梅将灯线一扯,缓缓躺在秉义身边。
窗帘也不过就是一般的布做成的,黑暗只维持了片刻——片刻后,月光透过窗帘洒进屋里,到处都处于一种照相馆底片洗印室般的亚光之中,他俩仍能依稀看清对方的脸。
秉义又大动其情了。
他说:“这种光线下,你的脸更……”
冬梅不容他说下去,用尝到了甜头的深吻封住了他的嘴。
第十五章
年年不变年年变。即使在“文革”时期,城市居民的副食供应也还是一年比一年多少好点儿。
一九七四年春节的初三傍晚,聚到周家的共乐区儿女们比一九七三年的大年初三多了几名。除德宝和春燕小两口,还有吕川、国庆、赶超三个秉昆的老友,他们的关系在一九七三年几经考验,彼此都有那么点儿肝胆相照的意思,相互之间都开始以老友看待了。
国庆和赶超也将各自的对象带到了周家。在春燕的帮助下,吴倩的胡子难题已经彻底解决,不但唇上不长胡子,手背上胳膊上腿上以前像男人一样重的汗毛也基本清除,不细看己看不大出来了。这是她最为高兴的一件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她好,国庆就好。去年她来过周家多次,也以常客自居了。赶超的对象于虹带了些有糖纸的大虾糖、小人酥和牛奶软糖,都是一般人买不到的。她嫂子是糖厂女工,那样的高级糖果是专为友好国家生产的,一装箱就纳入了出口管道。本厂职工想买,得打申请报告,由领导特批。一次只能批二三斤,批多了怕觉悟不高的职工拿到黑市上倒卖。于虹是个挺大方的姑娘,属于共乐区儿女中凤毛麟角般的人物。她从事的是艺术职业,在市里一家小工艺美术厂做麦秸画,把选好的麦秸铡断、破开、上色、削剪之后,在木板上粘出山水花鸟蝶虫什么的,据说能出口创外汇,优等作品还有可能成为国礼。职业虽然很高雅,但对身体的危害性却不小,三四年工作下来,视力明显减退,还患上了让她备受折磨的颈椎病。只要和赶超在一起,她就要求赶超揉揉脖梗和肩背。为了表达对她的爱心,赶超已拜师学按摩了。
于虹反坐椅上,双肘放于椅背,一边享受着赶超的按摩,一边宣布:“哎,你们吃的算喜糖啊,我和赶超的对象关系板上钉钉了,也是喜事吧?”
大家都说那是,那是。
她又说:“从今往后,我俩是……”
赶超接言道:“我俩是一条线上拴的两只蚂蚱……”
大家又说那是,那是。口中都含着糖,话就说得都挺应付的。
不料于虹大声反对:“错!我用麦秸粘过蚂蚱,蚂蚱和蝈蝈、蛐蛐一样,嘴两边都有一对儿锄刀牙。如果哪一只蚂蚱不想和另一只蚂蚱拴在一起了,咬断那条线是不难的事儿。”
赶超立刻表忠心:“我可从没那种想法,还怕你有那种想法呢。”
于虹说:“你完全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我是绝不会有那种想法的。即使到了咱俩实在不能拴在一条线上的时候,那我也不费我的牙咬线,我还不如干脆咬你!”她猝然回头朝赶超龇出了两只倒也不难看的老虎牙,还学猛兽咆哮,赶超吃惊得后退了一步,大家都笑起来。
于虹却问赶超:“还不到五分钟就完了?”
“没完没完,哪能呢,肩和后背还没按摩嘛!”赶超便又继续为于虹服务。
于虹接着说:“我和超另有一比,我俩好比……”
赶超又抢着说:“锅贴!”
于虹说:“那个比喻在我这儿过时了。我俩好比同一锅蒸出来的黏豆包,黄米面儿的,比江米面儿更黏。咱们共乐区小百姓人家的儿女,只能比作黄米面儿豆包,高级人家的儿女才配比作江米面儿的。他们好得容易,散得简单。想散的给不想散的搞处房子,调一种更好的工作,再不就是到了按比例涨工资的时候保证给涨工资,不想散的一方得到实惠也就拉倒了。咱们的爹妈有那能耐?所以咱们只配比作黄米面儿豆包。对成象了,就好比锅边儿上的两个。蒸豆包的人,往往先摆满锅边儿一圈再一圈圈往中间摆。锅边儿摆得最密,摆到中间了才留出些空隙。那锅边儿上的两个豆包,皮和皮粘一块儿了,要分开,其中一个准破皮露馅儿。比作咱们,就是一个严重受伤了,另一个把那个弄疼了,疼的那个能不恨吗?要不怎么有句话叫‘黏包了’呢?这是咱们老百姓之间的话,你们听哪个上等人家的人遇到严重问题时说‘黏包了’呢?人家叫‘棘手’,解决起来最多扎一下手的意思。对象关系吹了,才不至于使人家寻死觅活破皮露馅儿的疼。咱们对成象不容易。只有咱们小老百姓家的儿女一旦对象关系吹了,才你想杀了我,我想杀了你的,那这个包可就黏大了。我和超把对象关系定下了,特意带来喜糖给你们吃,也是借这个机会向你们表明,我们是认真的,互相负责任的。黏包的事我们都不会做,也不敢做,对吧超?”
孙赶超连说:“对对,对极了。”
于虹说:“行了,我舒服点儿了。”
赶超这才从她背后退开,直劲儿甩手。
秉昆和吕川看着以前好勇斗狠的老友变得那么服服帖帖,内心挺不是滋味儿。但事情明摆着,老友是抬木头的苦力工,人家于虹是艺术工作者,老友没有任何不服服帖帖的本钱。何况于虹模样也说得过去,和春燕像一个大号一个小号的双胞胎,配老友绰绰有余。他俩这么一想,也就有几分替老友感到幸运了。
吴倩看着国庆问:“于虹刚才的话,你都听明白了吗?”
国庆也如赶超般诚惶诚恐地说:“听明白了,黏包的责任我更担待不起了。”
“光是怕担责任吗?”吴倩不高兴了。
“那我该怎么说呢?你教教我。”国庆显出很笨很虚心的样子。
吴倩用手指戳着国庆的额角说:“自己想!”
自从唇上不长胡子,胳膊腿上的汗毛也不闹心了,吴倩在国庆面前脾气见长,二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逆转——以前是吴倩低姿态地迁就国庆,现在是国庆在吴倩面前显得处处小心了。
孙赶超急忙对国庆张大口形说唇语。
国庆该不笨的时候也挺聪明,立刻读懂了赶超的唇语,对吴倩捧心掏肺地说:“那什么,当然不是怕不怕担责任的问题。咱俩之间的关系,跟责任啦黏包啦根本就扯不上。我对你的爱早已和责任放在一块儿了,责任也是爱,爱也是责任,总之是一堆爱。像我在木材厂出的料,去皮截朽,都是可用之材。”
“这么说还差不多。”吴倩心满意足地笑了。
赶超说唇语时,秉昆和吕川两个也看到了。其实赶超大张口形一次次说的只不过是一个“爱”字,国庆不但立刻读懂了,而且能发挥出那么多话,让秉昆刮目相看,自愧弗如。吕川向秉昆暗做了怪相,意思是瞧瞧,两个哥们儿咋变成了那样!
不料,春燕也瞪着德宝说:“该你了。”
德宝不明不白地问:“什么就该了我了啊?”
春燕说:“别装糊涂,表态。”
德宝这才恍然大悟:“啊啊,表态呀,不就是让我也谈谈感想吗?我和春燕,我俩和于虹的话更没关系了!我俩都领证了,是合法的正式夫妻。我俩就没有过对象关系,一下子就超越了那种关系!哈哈,我俩是飞跃式的……”
德宝打着哈哈,明显企图绕过那么一关。
春燕哪里会轻易容他绕过去呢,板起脸道:“在说严肃的事儿呢,你别打哈哈。结婚了就更是两个黄米面儿黏包的关系了,一旦离婚,后果比对象吹了更要命,尤其对于我,这一点你想过吗?”
德宝愣了愣,装出激动万分的样子往起一站,讲演般地说:“离婚?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哥们儿和姐们儿,这是从何谈起呢?是在对我说吗?”
大家一齐点头。
春燕又说:“对,正是对你说的。我,你的妻子乔春燕刚才当着大家的面,问你考虑过一旦离婚对我意味着什么没有?”
“五四”青年曹德宝首先低下头,随之猛地将头朝后一甩,接着以很帅的招牌动作高举起一只手抚弄他的长发——但他分明忘了,他的长发早已不存在了。与春燕办了结婚证的第二天,他就在春燕的坚决要求之下将长发剃成了平头,后来一直留平头。
由单位推举而成为全市标兵的优秀女青年,她的丈夫怎么可以是一个留长发的男人呢?绝对不可以!
没有摸到长发的德宝愣了一下,立刻借题发挥:“我的长发,是为我妻子春燕而剃掉的。没有任何人要求我那样做,完全是出于一种自觉。说明什么呢?说明我给自己立下了誓言,我以后的全部人生必须以她为核心,怎么样对她有利我就怎么做,根本不需要提醒!我是谁?酱油厂的,以前一身酱油渣子味儿,现在一身醋酸味儿。她是谁?不用我说你们都知道了。能与她结为夫妻是我多大的荣幸?我要是和她离婚那不是烧包了吗?黏包那是事找人,烧包却是人找事,我吃饱了撑的啊?我要像捍卫我们社会主义的红色江山一样来捍卫我俩的美满婚姻!”
谁都看得出来他在耍贫,谁都忍着不笑,因为春燕不笑,望着丈夫听得很认真。谁都看得出来,德宝不仅是在耍贫,还是在炫他的幸福感。确实,他那种神采飞扬的样子,给人一种内心里幸福满满、不外溢简直就不行了的印象。
春燕已经顺利评上了市一级服务行业的标兵。“文革”前评上的不等于是老的,被说成是“旧的”。凡“旧的”,须在政治上获得公认的积极表现,才有资格转变为新的。当然所谓公认,无非是一些人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承认。而新的就是新的,新在政治上已首先获得了公认。一篇署着她姓名的“批林批孔”的大批判文章被编入了学习材料——去年秉昆几个谁都没帮上忙,不是缺乏诚意,是都没那水平。人家吴倩听国庆说了春燕那急茬儿事后,义不容辞地揣上两包好烟去求自己的小舅。她小舅是国营大厂大批判组的成员,求的事是小菜一碟,立等可取。她小舅他们整天当工作完成的正是那类文章,手里恰好有几篇现成的,在吸了几支烟的工夫里,将一篇现成的改头换面了一下,再结合结合春燕的工作性质,一篇人家自认为不辱水平的大批判文章就炮制成了。吴倩拿到手直接送给了国庆,国庆一刻也不耽误地骑自行车送给了秉昆。那时已经晚上八点多了,秉昆带了稿子立刻去敲春燕家的门。春燕正在家哭鼻子抹眼泪呢,能不哭嘛,第二天就是截稿的最后日期,没有大批判稿,标兵肯定当不上了!她爸妈也陪着长吁短叹,愁得没着没落的。秉昆一拿出稿子,她顿时破涕为笑。她爸妈也高兴得合不拢嘴,对秉昆们万分感激。
第二天,春燕带着稿子到了班上,单位立即派人把稿子送往市里。下午,市里负责编大批判材料的人与春燕的领导通了一次电话,表扬稿子写得好,好就好在不但批了古代的孔丘,还批了当代的“大儒”。领导将表扬之词转告春燕,春燕下班后就先到了周家,虚心请教秉昆当代“大儒”是什么人物?秉昆装不知道。见他也回答不了,春燕说:“爱谁谁吧,反正多我那一篇不多,少我那一篇不少,不管批判到了谁头上谁都不会知道,可我总得先把标兵当上啊!现在已经不是我自己当得上当不上的事了,是为领导们的面子也得争取当上的问题,否则对不起领导们的栽培!”
春燕当上标兵以后,获得了一册大批判材料汇编。她将结婚证书、奖章和材料汇编都收藏在一个小箧子里,视为珍宝。喜上加喜的是,市里有关方面还承诺奖给她一处住房,虽然只一间,得在楼道做饭,但却是俄式老楼,举架高,可以搭吊铺,并且地点极佳,在市中心。
一处市中心的住房啊!
可以搭吊铺的俄式楼房啊!
共乐区的儿女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啊!
德宝的幸福感能不溢于言表吗?
房子的事秉昆们是知道的。看着德宝春风得意的样子,赶超心里不由得酸溜溜的,但自己正坐在于虹旁边握着她的手呢,内心虽有醋意,表面上也还是要装出分享老友幸福的样子。
德宝发表完感言,大家一齐鼓掌。那也是为了取悦春燕的一种不约而同的集体表示。在大家眼里,春燕已是一位可敬的人物了。她自己也不像以前那么嘻嘻哈哈,变矜持了。如果大家知道了这么一个真相——去年春节初三那天夜里,其实她和德宝之间什么不体面的事也没发生,所谓德宝破了她的贞操纯粹是她编出来的谎言,怀孕之说更是子虚乌有,那么大家对她的敬意肯定会大打折扣。真相是后来德宝从她口中套出来的,她警告德宝绝对不许对任何一个哥们儿讲。德宝不傻,明白只要对一个哥们儿泄密,那么每一个哥们儿都会知道,接着哥们儿的对象也会知道,一个传一个,不知会有多少人加入到传播的行列之中。为了维护妻子的形象,他宁肯将黑锅背到底。已是夫妻了,不存在谁冤枉谁的问题了嘛!所以,那真相还一直是他们小两口的高度机密。
吕川忍了几忍没忍住,看着于虹问:“哎,你是不是没事的时候,总瞎琢磨着怎么比喻你和赶超的关系才好呀?”
于虹认真地说:“我也不是多么喜欢那样。你们都不是外人,有些事告诉你们那也没什么。我吧,在超之前处过两个,都半途而废了,伤心过一段日子。我和超之间挺有那种感觉,所以我看重我俩的关系。女人吧,如果中意了一个男人,不论是对象还是丈夫,那就得经常拿话敲打着对方点儿。而你们男人呢,不经常被敲打着点儿就容易出那种事。经常拿话敲打敲打你们,也是为你们好。”
她的话刚一说完,吴倩立刻看着赶超说:“我得在此声明一下啊,我介绍你俩认识的时候,可从没听她说她已经谈过两个了。”
赶超特有胸怀地说:“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我俩现在的关系,我对我俩有信心。”
春燕就站了起来,与于虹亲切拥抱,用俨然女性保护神的口吻说:“于虹的话代表了我们女同胞的心愿,我赞同她的大实话。”
春燕头上已经有了可敬的桂冠,吕川等几个男人虽然心存异议,也都保持沉默。
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这句话,用在这些共乐区儿女们的关系上倒一点儿不矫情,甚至还可以说应验了。春燕和吴倩之间,一个解决了另一个的胡子与汗毛问题,另一个在关键时刻帮对方交上了一篇大批判文章,所谓投桃报李,互相成了要好的朋友。她俩的关系情同姐妹了,德宝和国庆两个老友自然好上加好。吴倩成了于虹和赶超的大媒人,于虹又是吴倩的好姐妹,赶超对国庆也有种衔恩待报的特殊感情了。总之他们三对儿六个人,关系不但扭麻花似的亲密无间了,而且在过去的一年里,可以说人生都有好收获。
吕川当味精车间的副组长当得不错,由厂里的苦力工变成了穿白大褂的职工,也算熬出头,人生进步了。
就秉昆一人,去年一年里很不顺,非但没有什么好收获,反而因为出渣车间那次事故,写了两次检查,被罚了一个月的工资。推销员当不成了,出渣车间的班长副班长也没他的份儿。至今仍是一名苦力工,还让母亲担心得病了一场。
如果非说他也有什么好收获,那就是在厂里更出名了。发生事故的第二天,他在厂里贴出了一份声明,毛笔字虽然写得七扭八歪,但内容挺到位。首先他将唐向阳、龚宾、常进步三个新工友的责任完全择干净了,强调一切责任应由自己这个代理班长来承担。接着,他也将老太太的责任完全择干净了,令人信服地强调了老太太对自己千叮咛万嘱咐,虽是代理班长,那也要以正式班长的责任来当好,要多向新工友讲讲安全生产和操作程序。自己辜负了老太太的信任,所以绝不能由老太太代过。他最后算了一笔账,按损失三吨酱油来计算,每斤一角五分钱,合九百元。损失不仅仅在钱一方面,也使领导和同事的工作情绪大受影响,所以当再加一百元处罚金。他每月的工资是三十二元,每年三百八十四元。他愿在出渣车间白干两年半,以自己的工资弥补厂里的损失。
厂里人都看了他的声明。不要说德宝、吕川和唐向阳三名新工友心情有多么五味杂陈,据说连老太太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流泪不止。他还把那声明用信纸抄了一遍,按上指印交到了厂办。唐向阳他们当然不会任由他自我牺牲而无动于衷,也将一份都按了指印的责任承担书交到了厂办,坚决要求分摊经济损失。再怎么说,那次事故与德宝和吕川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但是朋友就得有个朋友的样啊,否则朋友二字有什么意义呢?他俩想到一块儿了,也要求扣半年的工资,以减轻秉昆的抵偿额。事情一下子传开了,厂里许多人对在出渣房干过和正在干着辛苦活的小伙子们纷纷给予好评,都说事情肯定是坏事,但六个小伙子的为人真的不孬!还有人说,看来曲书记没白心疼他们一场,凭这一点也不能将曲书记关心青年工人的工作成绩全抹杀了。这后一种说法为老太太挽回了一些面子。
实际上,厂里只扣了秉昆一个月的工资。除此之外,全部经济损失由老太太一次性交够了。秉昆他们一起去找厂里探问究竟,方知确有其事。他们同时获知,老太太前两天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工厂。至于到哪儿去了,是她自己觉得栽了面子要走的,还是被迫离开,连厂领导们也说不清楚。
“怎么可以这样?怎么连欢送会都不开啊!”一向被视为蔫人的秉昆拍着桌子大声嚷嚷起来,德宝、吕川们也一个个义愤填膺。
领导倒没生他们的气,很理解地说厂里是想开的,她除了有时太较真,做人方面没别的毛病,几年里做了不少别的干部怕得罪人费力不讨好的工作,既有功劳,也有苦劳。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一个正派人离开一个单位后,他的正派才开始得到普遍的认同。人没走时,那种正派还会经常遭到误解、非议甚至怀恨和攻讦。领导说欢送会得请示,因为她毕竟是特殊的人。一请示,麻烦来了,没人敢批,结果就逐级请示,最终不知道在哪一级被压下了。
秉昆们都因老太太出钱补偿了厂里的经济损失而深感羞愧。
领导说你们也不必太过意不去。你们六个加起来每月工资不是才一百九十二元吗?人家老两口每月工资加起来三百多元,而且人家从一九四九年以后一直挣那么多,算算吧,二十几年里那得攒下多少钱?区区一千来元,对人家根本不是个事。人家老太太怎么做,你们怎么接受人家的诚意就是,别非争那种面子不可。有些面子是争不得的,强争不但显不出志气来,反而会让旁人觉得可笑。
那天他们第一次听到一位厂头儿也叫曲书记老太太,都挺奇怪,不知道属于他们的专利是怎么扩散开的。他们六个的月工资加起来还比老太太夫妇俩的工资少一百多元,这让他们集体感到了从没有过的悲摧,一时个个都无语了。厂头儿的话说得那么实在,实在得让他们觉得难堪。为了表现得不失尊严,他们离开时都高昂着头,装出精神上虽挫犹荣的样子。但一走到外边,一个个立刻英雄气短地耷拉下了脑袋,相互无言。
然而,秉昆在他们六个之间毕竟树立起了一种大哥大般的威望。实际上他们都被全厂人另眼相看了,有那么点儿六小君子的意思。吕川们认为是在秉昆的感召下才义气了一把,故对大哥大简直有几分崇敬了。与他们对春燕的有保留的敬意,性质极为不同。连德宝自己也说:“她得那份荣誉靠的什么表现?怎么能跟咱们秉昆的表现相提并论?咱们六个的美名,估计起码得在酱油厂口头上流传十来年吧?就冲这一点,秉昆以后就是老大了!”
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让秉昆一度别扭极了,找不到原先和他们相处的感觉,进而成了一种苦恼。终于有一天,他请求道:“以后谁都不提那事了行不行,说到底是应该吸取教训的事,不是什么英雄行为,就当没发生过最好。”
他这么请求,那五个才从此不提。
春燕她们三个女的对秉昆他们五个男的正敲打得来劲儿,门一开,唐向阳、龚宾、常进步三人鱼贯而入。去年中秋、国庆来过周家,已经是第三次来了,都不见外,也没空手,各自用饭盒带来了家里的一道菜以及冻梨、水果罐头、蛋糕、长白糕之类的年货。他们都没见过吴倩、于虹,秉昆以主人的身份为双方互相介绍,他们便都嘴甜地称这个“倩嫂子”,那个“虹嫂子”。两位“嫂子”听了极为开心。国庆和赶超也眉开眼笑,直夸他们三个多么多么好,夸得他们也很受用。春燕等三个女的对进步亲热有加,争着表示“嫂子”式的关心,都保证日后会为他物色一个娇小俊气的弟妹。正交谈甚欢,门又开了,进来了四个木材加工厂的。他们是国庆和赶超的哥们儿,以前与秉昆虽也熟悉,却算不上多有交情。如今国庆和赶超都是秉昆的哥们儿了,再加上听他俩讲过秉昆的义事,心生好感,前来凑趣助兴。
几拨加起来十五个人,外屋坐不下了,自然而然分成了三伙儿。里屋大,炕上炕下坐了两伙儿。三个女的脱鞋上了炕,将炕帘拉上了一半,在帘布后一会儿嘀嘀咕咕,一会儿小声哧哧地笑。间或,帘后吴倩或于虹傻傻地问:“怎么个好法?”“到底有多好嘛!”接着便会听到春燕的嘘声,再接着又一起哧哧地笑。
地上的一拨是木材加工厂的,国庆和赶超在他们之中。他们倒也并不偷听三个女的在帘后嘀咕什么,都没谁朝炕上瞅过一眼。虽然都是货真价实的小光棍,却一个个装出大丈夫的模样,仿佛对女人们所聊的话题毫无兴趣。
他们在聚精会神听一个老兄讲一件国家机密:长白山上出现了一条巨蛇,有多粗呢?货车车厢那么粗。一个月内,将深山里七八个村子的人及家禽家畜吃了个精光,我军出动了轰炸机,连投十几枚重磅炸弹终于将蛇头炸烂,这才使巨蛇一命呜呼。但其身子完好,用十几节平板列车载运到了本市的货车停车场,罩在军用帆布下边,等待北京方面的指示再做处理。据说吃它一片肉能延年益寿,于是有人趁风高月黑之夜,偷偷接近列车,企图用斧子撬下一片鳞,砍下一块肉。结果根本没撬动,一片小鳞也有锅盖般大,一片压一片地冻在一起,那能撬动吗?不但没得逞,反而被巡逻兵逮捕,据说将以“盗窃国宝”的罪名治罪。
有的人深信不疑,说难怪近来车站一带气氛紧张,形同戒严!
有的人嗤之以鼻:小孩子呀?这么低级的谣言也值得一传,听得入神还信以为真!
那当然是莫名其妙而起的谣言,却传得很快,很广,神乎其神。不少人言之凿凿地说见到了那列罩着军用帆布的列车,帆布上有血迹。还有人说将手探到过帆布的下边,摸到了钢铁般的鳞片。
当年,一种有趣的现象是,在他们成了知青的哥哥姐姐中,特别是哥哥们中,很有一些人也在传播谣言。因为他们已被从城市除名了。他们本能地更关心政治,关心北京发生的事以及国家的动向,只有国家政治方向的改变兴许能同时改变他们自身的命运,而任何一座城市里孤立发生的任何事都对他们的集体命运不会产生影响,也便不在他们的关注范围内。他们回城探家时,从城市里收集的信息也主要是与北京的政治风云有关的内容。所以,关于长白山巨蛇的传闻尽管在A市不胫而走,沸沸扬扬,知青们在广阔天地里却只字未闻。同样,哥哥姐姐们所关注的事,秉昆们也一点儿不感兴趣。他们觉得,自从有了单位,人生基本上就固定了。绝大多数人的命运,只能在单位或相同单位之间进行微调,比如春燕即使当上了市一级标兵,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退休前都注定了仍是修脚工。秉昆们离开酱油厂将是难于上青天的事,国庆们离开木材加工厂的难度同样很大。正如光字片的人家想要离开光字片是白日做梦,共乐区的儿女想要将户口迁到市里某个区也是白日做梦。他们似乎都本能地明白这么一点,不管北京的政治风云怎么变,他们的命运都不会变。所以,他们聚在一起,宁愿谈长白山巨蛇也不愿谈政治。起码,长白山巨蛇谈起来具有惊悚性。
关于长白山巨蛇的话题告一段落后,木材厂的几个人之间似乎一时没有了引人入胜的话题,全都陷入了沉默。
于虹忽然从帘后探出头问:“哎,你们听说百货公司仓库里发生的事没有?”
他们一齐将目光望向她,皆摇头。
“都没听说过?亏你们还是些自以为消息灵通的人!本姑娘亲自讲给你们听!”于虹现身帘布外,边说边下炕。
“别,春燕还有宝贵经验要传授呢,陪我听!”帘后伸出吴倩的手,拽住了她。
赶超拍着脑门道:“我怎么将那件事给忘了!不劳你的大驾,我讲,我讲!”他亢奋了。
当帘后安静下来后,赶超环视着大家问:“核实一下,谁都没听说过对不?”
大家又摇头。
“这讲起来才有情绪。只要有一个人听说过,我都懒得讲。我讲的可不是谣言啊,是于虹讲给我听的。于虹她一个亲戚是百货公司食品仓库的登记员,是事发现场的目击者之一。”
赶超的说法是,不知哪一次管理仓库的人疏忽了,一个身份不明的人混在搬运工中进入了仓库。仓库大门一锁上,那人成了里边唯一的囚徒。他是一个多么有口福的囚徒哇,仓库里什么好吃的都有,各种面包、点心、罐头、香肠……总而言之应有尽有,当然也有酒。仓库大,食品箱堆得高,一处挨一处,每次有人进来出货,他都能躲过去不被发现。他已经爱上了仓库里的生活,觉得自己生活在天堂。一盒罐头打开吃两口,不爱吃,扔一边儿去了。一瓶酒打开喝两口,不爱喝,往脚上倒着洗脚了。一个多月后,臭味儿大了,搬运工们奇怪了,一处处认真搜查,这才使那人无处可藏。能没臭味儿吗?他不仅在里边吃喝,也在里边屙屎啊。一个多月不洗脸,他是一个蓬头垢面的油腻胖子了,脸上手上都油腻腻的,一看就是一层层从皮下渗出来的油,吃得太好了呀!整个人也快发臭了,唯独一双脚没味儿,红润润的,经常用各种酒洗脚洗成了那样。原来他曾是某剧团的演员,还算名角儿。“文革”一开始,因为什么罪名被斗疯了,失踪一个多月,家人也不上心找。后来,据说他多年的脚气病好了,却由于肝病而死。仅仅一个多月,他不但吃出了严重的脂肪肝,还吃出了糖尿病。又据说临死前拼着最后一口气喊出的话是:“送我回去!”百货公司倒也没太找他家属的麻烦,自认倒霉了事。
赶超声情并茂,讲得有悬念,有细节,大家却还是听得索然,听完也没谁议论几句。这事比长白山巨蛇靠谱,大家都不怎么怀疑真实性。正因为比较可信,那还议论什么呢?明显地,大家对那么一件事没什么话可说。好比现今的人们看了一部烂片,自问有意思吗?回答是有点儿意思。除了有意思另外还有什么意义吗?回答是毫无意义,所以都懒得上网发表几句看法。
结果搞得赶超兴味索然。
在一个几乎没有文艺可言的年代,他们也都患了一种病,或可称之为“精神吸引功能坏死症”。只不过他们在病着,却又都不自知。他们不是秉昆的哥哥姐姐,不是郝冬梅和蔡晓光,不是冯化成。后者们头脑里原本装了些可以叫作精神储备的东西,如同驼峰里有水分和营养。他们的头脑里没有什么可“反刍”的,秉昆由于偷看了几本禁书,头脑里开始装进点儿东西了。
木材加工厂一伙儿人正陷于话题枯竭,酱油厂一伙儿却像在开会,简直也可以说在密谋——他们正商议该不该声讨以及如何声讨一个叫沈一兵的人。沈一兵是出渣班的最新成员,出渣班出事故不久,他进了酱油厂,照例分在出渣班,这看起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他又极为特殊,来了不到一个月,一个月里没上过几天班便被宣布为班长了。当了班长以后,还是不经常上班。偶尔骑辆摩托来厂里晃一下,到出渣班问问副班长唐向阳有什么事没有?自从出了那次事故后,每个人都吸取了教训,干活既卖力又注意细节,还能有什么事呢?结果往往是,唐向阳说没什么事,而他撇下一句话“都好好干,再别出什么事故了”,言罢跨上绿漆摩托一溜烟走了。
进步是军工厂子弟,他断定沈一兵骑的是部队淘汰下来的摩托。也不能说淘汰,摩托兵取消编制了,部分摩托移交给了通信部队,少部分改造后流入了民间,所谓改造也不过就是拆下了边斗。当年,不是军人而骑辆带边斗的摩托上路,那是会被交警拦住严加盘问的。而所谓流入民间,非指一般意义上的民间,只有极特殊人家的子弟才会拥有那么一辆性能极佳的摩托。首先得买得起,上得了牌照,骑它的人还得拥有驾照,还得有地方加油。那家伙很费油,一般人哪里养得起呢?沈一兵却并不多么令人嫌恶,对出渣班的六小君子挺和气,每次来都分“中华”烟给大家吸。由于当班长的不再是秉昆而是他,大家心理上替秉昆不平,谁也没接过他的烟。他也不觉得是不给他面子,依然对大家挺和气。
家庭背景来头大,就可以当着班长不管事吗?就可以白拿工资不干活吗?明摆着没道理的事发生在别处罢了,偏偏就发生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呀!向阳等三个小老弟心里对此事很不痛快,有一天背着秉昆向德宝和吕川请教究竟要不要公开表明态度。如果有必要,怎么表明为好?他们三个自从也沾光成了六小君子,为人处事便都开始按君子的做法来要求自己。那年头像他们这些小青年也没什么实际的名利可追求,一尝到美名的些微甜头,便本能地要加以维护,发扬光大,希望进一步证明,自己获得好口碑是有资格的。
德宝和吕川两人毕竟离开了出渣房,对出渣房的事渐渐有了隔膜,了解得不很清楚。有一次,他俩在食堂吃饭时问秉昆,新来的沈一兵怎么样?对他这个被免职的代理班长尊重不尊重?秉昆说沈一兵人挺好,对他也挺友善,还希望他多费心传帮带呢。秉昆对自己被免职并不多么委屈,当不成推销员了也不觉懊丧。老太太的栽培他是领情的,但他并不喜欢推销员工作。在酱油厂,究竟哪一种工作是他所喜欢的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继续当出渣工他也无所谓。出渣那活儿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能和唐向阳等三个小老弟做工友也挺愉快。出了那么大事故总得有人担责任,他自己将责任完全担起来心甘情愿。他对沈一兵现象也极为不满,但他的话只能那么说,不那么说还能怎么说呢?他怕出渣房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又将唐向阳他们三个小老弟牵扯其中。德宝和吕川都是实诚人,听了秉昆的话便大为放心,不再牵挂出渣房那边的人际关系。
唐向阳他们三个向德宝和吕川如实汇报,两个实诚的哥们儿义愤填膺。他俩原本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自从被视为义人,便都觉得对厂内一概涉及正义的事有着替天行道般的责任。他们有点儿被口碑改造了,也有点儿被别人的评论绑架。
德宝说:“这事我们得管!与我俩和秉昆是不是哥们儿无关,两码事!老太太如果还在,她肯定不允许有这种事存在,就当我们是替老太太管了吧!”
吕川说:“你们不说,我俩还不知道。连我俩都不知道,可见厂里知道真相的人不多。首先要揭发真相,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字报。你们三个小老弟都不要掺和。向阳、进步,你们都有父亲的问题,弄不好会让人反咬一口。龚宾你也不能掺和,你叔是优秀民警,别给他惹什么麻烦。大字报由我俩来写,我俩来贴。我俩都是‘红五类’,正义在胸,惹火了某些人他们也不敢把我俩怎么样。”
一听他俩要贴大字报,向阳等三个小老弟心里没底了,都觉那么一来闹出的动静太大,转而又向秉昆汇报了。
秉昆更觉兹事体大,立刻找到德宝和吕川制止。他说真相虽然如此,却未必是全部的真相,还是应该了解清楚再做考虑。免得大字报贴出去了,不是那么回事,让自己陷于被动。
德宝二人觉得秉昆说的有道理,三人一合计,中午匆匆吃罢饭,就一起去找厂里的头头探问究竟。
一、二把手都到区里学文件去了,只有管生产的三把手在办公室吃饭。
三把手边吃饭边说,对他们来讨说法,厂领导们都有心理准备。自己虽是三把手,完全可以代表一、二把手回答他们的问题。第一,人家沈一兵一分工资也没拿,以后也不会拿。第二,人家只不过在厂里挂个名。在最不起眼的一个厂里干最脏最累的活的,人家只不过要这么一种名分当然可以不干活。人家在全力以赴地补习课本知识,准备考大学。从明年起,上大学虽然也要考试,但是否有基层工农兵经历仍是各大学招生首先要考虑的原则条件。第三,人家只要厂里到时候推荐一下,别的什么事都无须厂里做。厂里获得的好处是,上边将批给一笔维修老职工宿合、盖两排新宿舍的经费。
第三把手一边说,一边吃完了饭,漱过了口,刷干净了饭盒。之后,他吸着烟身子往椅背一靠,看着他们循循善诱地说:“想必你们也知道,咱们厂一些职工那住的是什么房子?连个像样的家都没有,凭什么要求职工安心踏实地工作?特别是一些老职工,为厂里奉献了大半生,退休后的家冬天透风夏天漏雨的,哪个领导不觉得对不起他们?没那点儿体恤心还算是个人啊?咱们厂有地方可以盖两排砖房,但没钱盖得成吗?上边一拨款,咱们厂多少职工的梦想就成真了。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如果当领导的让他白白错过,那不是一大罪状吗?什么真相?这就是真相!不要以为只有你们看重什么公平、正义,我说的真相全厂人都知道,只不过人人掂量来掂量去,觉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更重要!”
他一席话说得秉昆三人哑口无言。
德宝张了几次嘴才问出一句话:“那,那……那他究竟多大的来头呢?”
“这你们就不必知道得太清楚了吧?总之一句话,你们千万别做自以为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那你们就肯定不是什么六小君子,而会成为大家眼里的六个小人了。”三把手的话说得平平静静,秉昆们听来却句句分量都很重。他摁灭烟,表示谈话到此为止。
秉昆等三人默默退出。德宝和吕川两个脸上淌下了冷汗,都说多亏秉昆及时制止,否则大字报一贴出,小人的帽子戴在头上,恐怕很难再摘掉了。
他们把领导的话向三个小老弟一传达,向阳们也都没脾气了。从此,那沈一兵“任来任去梁上燕”,六小君子“相亲相爱水中鸥”,两股道上各跑各的车,表面上都和和气气,相安无事。
然而,人心并非浇进模子的钢铁水或水泥,一旦定型就不再改变了。它更像含羞草、海蜇、乌贼或毛毛虫之类极敏感的东西,稍受外因影响,便会发生从色彩到形态的反应,而那是本能的完全无法自我克制的反应。
在一九七四年正月初三的晚上,吕川和唐向阳忍不住向大小哥们儿倾吐了压抑已久的内心想法,他俩也要往上大学这条路上闯一闯。干吗不呢?去年连木材加工厂都走了一名抬木头的青年工人!包括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在内的从业青年人人可以报名,人家就报了名。还要参加考试,人家就参加了考试,一考分数不低,几所高校争着要——家庭历史无严重政治问题,本人无劣迹,厂里懵里懵懂地就放人家去了一所著名的工业大学,想不同意都没有理由。据说从一九七四年起,招收工农兵学员的原则将有变化,分数更加受重视了。向阳和吕川在文化课方面早已有所准备,自信能比大多数人考试强不少。他俩在厂里又都有不错的口碑,过群众通过这一关也不会有什么悬念,所以又回到了那句话——干吗不试试呢?
向阳说,在分数和群众评议两关都过了的情况下,如果从他和吕川之间选送一入,他绝对主动放弃资格让吕川先圆了大学梦。他说自己年龄比吕川小,多准备两年会考得更好,等得起。但如果竞争对手是沈一兵,那么他将坚定不移地争取自己的权利毫不相让。他认为厂里给予沈一兵的应该是有前提的机会,而不应该是无条件的机会。总不能别人明明比沈一兵考的分数高,群众推荐的得票率也高,那也得将机会让给他吧?再说让也白让啊,他也不会感谢任何一个将机会让给他的人呀!
吕川说他和向阳想一块儿去了,但是,如果真像向阳说的那样出现了在他俩之间只能走一个人的情况,那么他要先成全向阳。自己是吕川哥嘛,当哥的就得有当哥的样子,否则不是给小老弟们做坏榜样了吗?
他俩都说得很真诚,龚宾和进步都被他俩感动了。
德宝说:“你俩之间的事你们自己解决,我们不干预你俩的内政。但如果沈一兵那小子分数和群众评议两方面都比不上你俩还要捷足先登的话,我曹德宝一定挺身而出阻击他!”
“我的想法与你们都不同,川和向阳,你俩听我的,今年都别报名了吧。”说这话的是秉昆,他不知何时站在里外屋的门槛那儿了,一脚里屋一脚外屋,靠着门框叼着烟。三拨客人,除了炕帘后那三个女的他没去理睬,木材加工厂和酱油厂的两拨人他都得招待到,像堂倌儿。在酱油厂的弟兄们都没注意到的情况下,他已听了多时。
德宝问:“说说,你怕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