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顾红星是伏在桌子上看指纹,但冯凯可以清楚地看见他的脸颊由白转红,然后涨得通红。

  “在一起这么多年了,我看你脸就知道,比对上了。”冯凯笑着说道。

  “没想到这就要破案了。”顾红星靠到了椅背上,如释重负。

  “是啊,我还专门问了乡镇干部,这个石霞在镇子上并没有亲戚和熟人。”冯凯补充说。

  “我接到你刚才打的电话后,就安排派出所民警去找了于飞。于飞确定自己和妻子朱丽丽绝对不认识石霞这个人。”顾红星说。

  “是啊,两个毫无交集的人,一个人的指纹却出现在另一个人的家里,这本身就是有证明力的。”冯凯说,“至少她解释不了为什么会去朱丽丽家。”

  “作案时间是不是不好确定?”顾红星问,“毕竟两年前的事情,没人记得清楚。”

  “这个我也了解了。”冯凯说,“乡镇干部可以确定,从1987年开始,石霞的丈夫马青每年5月至11月在外打工,是不回来的。而石霞、马青夫妇平时是自己居住的。也就是说,案发的8月,石霞应该是一个人在家,她有足够的作案时间。”

  “那就办手续抓人?”顾红星问道。

  “我还有个担心的事。”冯凯说,“无论从病历还是从乡镇干部的描述来看,这个石霞可能存在间歇性精神障碍,如果抓回来她语无伦次,无法正常交流,会打击审讯侦查员的信心。而且,我们只有这一枚汗液指纹,也不能完全证明她杀人的行为。这个案子证据链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她的口供了,所以得想办法一鼓作气拿下口供。”

  “有什么办法吗?”顾红星问道。

  “不知道,投石问路吧。”冯凯看了一眼窗外明亮的天,说道,“等天黑了再说。”

  连顾红星都觉得冯凯的“投石问路”有些缺德,但仔细一想,如果对方不是犯罪分子,那这个行为便是无害的。

  冯凯利用下午的时间,去商场买了一个洋娃娃。天黑后,冯凯回到了石霞家附近。按照乡镇干部的所述,现在是10月底,马青应该在外打工,石霞是一个人居住的。冯凯见天已经黑了,而石霞家的大门还是锁着的,知道她应该又出去溜达了。于是冯凯把洋娃娃放在了石霞家大门口,然后在暗处等着她出现。

  很快,石霞一个人溜达回来了。看到门口洋娃娃的那一刻,她的肢体行为表现出来的并不是惊讶,而是激动。她全身发抖,蹲在门边,把脸藏在自己的臂弯里。过了好一会儿,她才重新站了起来,把洋娃娃拿了起来,但没有开门回家,而是向屋后的小山走去。

  石霞带着洋娃娃来到了小山坡的脚下,用树枝开始挖土。过了好一会儿,石霞挖了一个小坑,把洋娃娃放了进去,又埋了起来。

  至此,冯凯对石霞就是犯罪分子已经确信无疑。

  不过,在石霞离开后,冯凯并没有离开。他走到了石霞埋娃娃的地方,发现她为了埋这个娃娃,还专门堆了一个像是坟墓一样的小土堆。不仅如此,这个刚刚堆起来的小土堆旁边,居然还有一个看起来有些年月的小土堆。

  冯凯很是兴奋,他强行抑制住自己想挖的冲动,骑着车跑回了派出所,借来一台相机,对土堆先进行了拍照,然后才开始挖掘。

  这个土堆里埋着的,是一套婴儿的衣物,上面还有斑斑血迹。无论从样式、花色还是质地来看,都和朱丽丽家五斗橱第二个抽屉里剩下的那些婴儿衣服没两样。

  “真没想到,试探了一下,居然还找出了证据链的另一个环节。”冯凯小心翼翼地把婴儿衣服提取出来,装在了物证袋里。后期,只要通过对衣物进行鉴定、调查,并对上面的血迹进行血型检验,就能明确这些衣服是从朱丽丽家里偷拿出来的。结合五斗橱上的指纹和阳台的指纹,证据链比以前要完整多了。

  在派出所里,冯凯一边嘱咐民警把胶卷冲洗出来,一边通过电话向顾红星汇报了自己的意外发现。而顾红星也在电话里告诉冯凯,拘留的手续马上就办好,让冯凯在派出所民警的配合下,马上拘留石霞,并带回分局审讯。

  不知道是因为洋娃娃的刺激,还是石霞对这一天的到来早有预料。她打开大门,见敲门的是警察之后,似乎没有任何慌张,而是乖乖地跟着警察走了。

  回到分局后,还没等民警询问,石霞就供述了全部的作案过程。

  “嫁到马家,就是我噩梦的开始。”石霞说,“不过,我说的不是马青。平心而论,马青对我是很不错的,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马青是家里的独子,要承担传宗接代的责任。但是很可惜,我不能生。我们试了很多次,都流了。所以,他们都在我们背后嚼舌根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我听得耳朵都麻了。公公婆婆每次见到马青都会念叨,他们家的亲戚也在背后指指点点,这些我都知道。马青能不告诉我就不告诉我,但我知道他也是左右为难。我提出过离婚,让他去找一个能给他生孩子的女人,但是他不同意。我们看过很多中医,吃过很多药,但是每次怀上不到两个月就流产了。所以,我又期待怀孕,又害怕怀孕。每次医院说我怀上了,我就开始做噩梦,梦见孩子从我的肚子里爬出去,我抓都抓不住……公公婆婆还专门陪我去上海的医院做检查,可也没检查出什么毛病。”

  “那你老公检查过吗?”卢俊亮问。

  石霞摇了摇头,说:“生不出孩子,就是女人的问题。”

  “谁说的?”卢俊亮说。

  冯凯示意卢俊亮先不要打断石霞。

  石霞神色麻木地接着说:“那年元旦前,我又怀孕了,和之前一样,我充满了惊恐。他们说,过了三个月就安全了,所以当我提心吊胆挨到三月之后,我觉得已经安全了。我欣喜若狂,甚至都迫不及待地为孩子准备小衣服、小鞋子了。可是没想到,一件衣服还没做好,就又流血了,还是流产了,而且还要住院刮宫。这件事之后,我睡不着觉,噩梦做得更多了,也没有食欲,一个月里瘦了10斤。我把医生刮下来的宝宝带回了家,找了个地方埋了。虽然他没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但那毕竟是我的宝宝,我想让他下次投胎的时候能找到家。可能真的有用吧,后来,我经常听见耳边有小孩子的声音,就算流产了,我还会经常恶心呕吐,就好像宝宝还在我的肚子里一样。我就知道,我的宝宝一直在等着我把他生出来呢。”

  “所以,你平时就一直把枕头塞在自己的衣服底下,让自己看起来好像是怀孕的样子?”卢俊亮问。

  “什么枕头……那就是我的宝宝……”石霞两眼茫茫地说。

  “说说你和你杀死的那个孕妇,是怎么认识的吧。”冯凯拉回了话题。

  “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石霞恍惚地说,“那天,我在街上溜达,摸着肚子里的宝宝,觉得很不舒服,就靠在电线杆旁边呕吐起来,吐到胆汁都出来了。那个女人也挺着一个大肚子,她看我吐得难受,就过来安抚我,让我喝点热水什么的。可是,大街上也没有热水,她就很热情地说她家就在附近不远处,我要是不舒服也可以去她家歇一下。当时我确实很难受,也想找个地方坐着休息休息,就跟着她去了。她到家后,给我倒了杯水,然后就和我聊起天来,交流怀孕的心得。她说她还有两个月就要生了,所以孩子的用品都准备好了。说着,她还拉开橱子给我看她准备好的小衣服、小鞋子。就在这个时候,她突然靠到了床上,一脸喜悦地说孩子在踢她,甚至还撩起衣服给我看她的肚皮。”

  “所以你嫉妒了?”冯凯问。

  “不是,没有。”石霞情绪忽然有些焦躁,说,“当时我看到她的肚皮上一块凸起来、一块凹下去,然后那一块又凹下去,另一块又凸了起来。太可怕了!你们见过吗?”

  冯凯茫然地看着顾红星,顾红星说:“胎动啊,很正常,怎么了?”

  “不,不正常!”石霞眼中露出一丝怪异的神采,说,“那一刻,我就知道了,是因为她肚子里的孩子想出来!他为什么想出来?只有一种可能!那不是她的孩子,而是我的宝宝!我的孩子天天在我耳边念叨,原来是投胎到她肚子里了!宝宝看见了妈妈,当然要出来找我!这不是天意吗?”

  这一番话,把冯凯和顾红星说得面面相觑。

  石霞越说越兴奋,接着道:“我当时就喊‘宝宝别怕!妈妈来救你!’,然后去抠她的肚皮。没想到她一下子就被吓到了,一边呵斥我,一边把我推开。我好不容易找到我的宝宝,我怎么都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为了救我的宝宝,我把她压在了床上,掐到她不会动了。然后,我就去客厅找了一把刀,我要划开她的肚皮,把宝宝抱出来!”

  卢俊亮在一边也惊得合不上嘴巴。

  石霞回味着当时的场景,说:“我很快就剖开了她的肚子,切断了脐带,我的宝宝在朝我笑呢。可他皱皱巴巴的,像只小老鼠,身上都是血污,很腥很臭。于是,我就顺手从开着的橱子抽屉里拿出一件衣服,把他裹起来,带他去找水清洗。出了卧室,我就看见那边的阳台上有水池,可洗了一会儿,宝宝不动了。无论我怎么弄,他都不动。我忽然觉得好难过,我的宝宝又不理我了。他的魂都跑了,那这个身体也没用了,于是我又给他揣回那个肚子里了。”

  顾红星平复了一下情绪,说:“那你包裹孩子的衣服呢?”

  “衣服?哦,我当时洗完孩子回来,用它擦了手还擦干了孩子,顺手就揣到口袋里了。”石霞一副惋惜落寞的样子,说,“回家后,我才发现那衣服。宝宝活过来的那几分钟里,他短暂地穿过这件衣服,我想,那就留下做个纪念吧。于是,我把它埋到了宝宝的坟墓里。”

  “你说她带你回家,给你倒了水喝,杯子呢?”顾红星问。

  石霞想了想,漠然地说:“当时我喝完水,杯子就还给她了,她好像放其他杯子中间了。”

  “那个装有婴儿用品的抽屉,一直是开着的吗?”

  “我洗完宝宝回来后,好像顺手就给关上了。”

  可以说,整个审讯的过程中,冯凯都是汗毛倒立的。他根本无法判断这个女的究竟是不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

  “算不算精神病患者作案,还得有关部门来进行鉴定。”顾红星说,“你之前说过,精神病患者作案应该没有社会功利性。她这个,算有社会功利性吗?”

  “我也不敢确定。”冯凯说,“虽然她的思维逻辑是清楚的,但行为模式和杀人起因实在不像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

  “这案子因为凶手的精神不太正常,也着实是走了弯路。”顾红星说。

  “走弯路不仅仅是这个原因。”冯凯说,“有很多巧合在其中干扰了破案。比如,她确实去了小阳台洗婴儿,但因为用衣服包裹了,就没有在次卧留下滴落状的血迹。又如,她作案后手上沾了大量的血,却没有接触任何地方,清洗完孩子后回来关上了抽屉,所以留下的不是血指纹;而她把孩子重新塞回母体,手上再次黏附了血液,她离开现场之后才会遗留下一滴滴落状血迹。还有,如果石霞到朱丽丽家喝水,杯子没有被重新放回去,那破案也就很简单了。”

  “不管怎么说,她的供述和现场的情况一致。有些判断是我们之前都没有做出过的,所以更加有证明力。”顾红星说,“证据链完整、可靠。”

  “在科技还没有质的飞跃的情况下,就能侦破命案积案,你还是很牛的。”冯凯朝顾红星竖了竖大拇指。

  顾红星想了想,招手让冯凯靠近自己,然后在笔记本上画了一条直线,又在直线下方画了一条向上扬起的曲线,说:“你看,这条直线就是物证,它一直存在着,所以是直线。而这条曲线是科技的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必然会发展,所以它是曲线。有些案子现在可能破不了,是因为科技水平不足,但当曲线和直线相交的时候,就是破案的时候。科技发展得越快,它上扬的角度就越大,就会越快和直线相交。”

  “嚯!你这是把侦破命案积案的经验都总结成数学题了?”冯凯笑着说。

  “不。”顾红星说,“靠耐心守护好物证,有信心等待科技的发展,用勇气推动科技的运用,便是我们的信念啊!”

  冯凯被顾红星说得愣住了,低下头思考着。

  “这就是时间的意义啊!”顾红星笑着对冯凯说,“你还会认为,时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负能量吗?”

  “只要事物发生变化,时间就有意义。”冯凯喃喃道。

  “对呀!不急功近利,不故步自封,就是我们应该有的做事情的态度。”顾红星说,“这一起案件的侦破,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体现!”

  冯凯听着这番话,深有感悟。此时,无数有关顾红星的过往也涌进了冯凯的脑海:在学校学习的画面、趴在地上找足迹的画面、一张张比对指纹的画面、中枪的画面……眼前的顾红星,仿佛化作了一只黑夜中的蜂鸟,笔直地冲着未知的天际飞去。

  “嗯,不畏黑暗,不惧远方。”冯凯道。

  

第六章 母女双尸

  母亲被人一刀毙命,而女儿的死亡过程就有些耐人寻味。

  她被人捆绑过,手腕上有切割的痕迹,又似乎被人擦拭过伤口,最终却是被勒死的。

  1

  在冯凯的印象中,他从没一整个月都这么用功过。

  在剖腹取子案成功侦破后,他也没有理由继续留在青山区了。回到支队后,他每天要去各个区里办案,业余时间也都用来研究这两年的命案积案了。

  作为省会城市龙番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的大案大队,一共只有冯凯他们几个民警,却承担了全市“八大类”严重暴力犯罪的侦破工作。“八大类”指的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和投放危险物质。虽然在陶亮的年代,这些犯罪已经呈现出断崖式下降的趋势,但在冯凯现在所处的年代,这些案件还是比较多的。

  而命案积案也是这样。这个月里,冯凯除了睡觉,所有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是在内勤室里度过的,他翻阅了近几年的命案积案,希望可以找到困扰顾雯雯的那一起案件的线索。

  陶亮那个年代的命案侦破率基本已经达到了100%,而这个年代的命案侦破率大约是八成。龙番市毕竟是省会城市,科技运用的水平和警方重视程度都算不错,所以能达到九成多,却也很难达到100%的水平。冯凯不禁默默感慨,未来的30年里,幸亏有高科技的逐步运用,破案率逐步上升,社会才会越来越安定。

  不过,冯凯依然没有找到困扰顾雯雯的那起案件的影子。

  1990年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他有一种焦急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在这最后的几十天时间里,那起案件随时都可能发生,有人随时可能死去,而他无法阻止,只能被动等待。

  冯凯不是一个习惯被动的人,他拼命审核命案积案的卷宗,对日常工作也尽心尽力。不管龙番市哪里发生了命案,他总是亲力亲为。每次破案之后,他的心里都极其矛盾,又高兴又失落。

  为了让市局刑警支队也可以有更加完善的证据保存措施,冯凯还专门找了局长,希望他可以效仿顾红星的做法,为市局刑警支队也配备现场摄像装备。但在这个年代,摄像机的价格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和当年顾红星心心念念的“翻拍架”的价格一样都让领导望而却步。冯凯知道,一次两次去局长那里磨洋工是达不到目的的,他决定要把局长磨到无路可退,在剩下的这一个多月里买上摄像机,确保后续的案件有更好的现场记录。

  所以,11月底的这一天,冯凯又拉着卢俊亮一大早就等在了局长办公室的门口。而市公安局局长任胜看到他们的表情,就和当年尚局长看到顾红星和冯凯来要翻拍架、自行车的表情一模一样。

  好在这一次,任局长终于松口了。因为有顾红星这个分局局长在前面做了示范,他这个市局局长也不好落后,所以当冯凯把顾红星搬出来之后,任局长的口气立即软了下来,并且表示会和被装科商量一下,看如何挤出这么一笔钱来。

  在冯凯正准备和任局长进行下一步沟通的时候,局长办公室的电话响起来了。

  任局长接完了电话,对冯凯说:“摄像机的事情我知道了,你也不至于要这样磨我吧?现在东城区发生了一起死亡两人的命案,你还不赶紧去现场?”

  一听有死亡两人的命案,冯凯立即精神了。这一个多月,虽然有几起命案发生,但基本都是斗殴伤害致死,或是因仇杀人后自首、自杀。一次性死亡两人,案发之后还没有头绪、需要侦查的案件,一起也没有发生过。这也是分局向市局求援的原因。

  但是,摄像机的事情也很重要,不得到一句准确的回话,冯凯也不甘心。于是冯凯让小卢骑着摩托车先行赶往东城区进行现场勘查,而自己则盯着任局长给被装科科长打完了电话,又去被装科确定了一下,才去和小卢会合。

  等到冯凯随后骑着摩托车赶到现场的时候,发现小卢戴好了“四套”,正站在警戒带边,看起来已经对现场进行了一番大概的勘查。

  “现在你们勘查的工作果然很规范啊,虽然这‘四套’各式各样,但至少都戴上了。那么,怎么样了?”冯凯把摩托车的支撑架踢下来,跨下了摩托车问卢俊亮。

  “惨。”卢俊亮一个字总结现场。

  “我问你有没有什么头绪?”冯凯说。

  “暂时还没有,我让痕检的同事先仔细看看地面,然后我再仔细看尸体。”卢俊亮说,“这也是师父制定的《现场勘查规则》上要求的。”

  冯凯点了点头,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

  方塘镇是龙番市东边的东城区拐角处的一个小镇子,和东城区的区中心相邻。小镇子因为距离市区近,房屋便宜,所以在这里落户居住的人也不少。

  方塘镇里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马路北边是一排四层的居民楼。居民楼的进楼楼道是邻着大路的,而楼后则是一片荒地。有些居民为了节省买菜的钱,会在这一片荒地里开垦出一小块,种植新鲜蔬菜。所以那一大片荒地之中,有一块一块像是沙漠绿洲似的绿色。

  从居民楼的楼道进去,每层是相邻的两户人家,算是“一梯两户”的户型,只不过是楼梯而不是电梯。

  案发现场就在这排居民楼中的一栋,是二楼西边挂着“203室”门牌的那一户。从外面看起来,这一家和邻居们并没有任何区别,就是普普通通的一户罢了。

  “怎么发现的?”冯凯在警戒带外一边穿戴勘查装备,一边问小卢。

  “喏,死者家属报的案。”小卢指了指蹲在警戒带外、双手抱着头发呆的男人说,“他叫魏前进,今年40岁,死者就是他38岁的老婆常诗和14岁的女儿魏鑫鑫。据魏前进说,他昨晚不在家,今天回到家以后,发现自己家大门是虚掩着的,从外面就闻见了一股血腥味。他推开门一看,发现自己的老婆、女儿都已经被杀害了,于是报了警。”

  冯凯点了点头,使了个眼色,低声问:“那对这个魏前进调查了没有?能不能排除杀亲?”

  “目前就是背景资料交上来了,后续的信息还在侦查。”卢俊亮也小声说,“这个魏前进是高中毕业后从城南镇农村来市里打工的。”

  “城南镇,不是青山区的吗?”冯凯问道。

  “是啊,我们龙番东向发展,所以他就来到东城区了。”卢俊亮说,“他在打工的过程中,认识了常诗,于是两人恋爱、结婚。这个常诗家里条件很好,常诗的父母以前是国企的高管,收入不菲,改革开放后下海经营了一家牙刷厂,经营了十几年,效益很好。因为常诗的两个哥哥都在北京工作,所以,常诗的父母就逐渐把厂子的经营权交到了魏前进两口子的手里,而老两口明面上就算是退休享福了。不过,据说一些大事还得让常诗的父母拍板。”

  “嚯,这种‘吃软饭’的家庭,还真是要格外注意有没有杀亲的可能。”冯凯说。

  “这你可就戴有色眼镜了,背景调查显示,魏前进这个人很踏实,凡事都听老婆的,而且夫妻关系非常好。”卢俊亮说。

  “这不叫有色眼镜,警察就要对一切充满怀疑。”冯凯说,“不过,他既然没有决策权,岳父岳母也都健在,确实没有杀害妻子夺财产的必要性。走吧,我们进现场看看。”

  可能是案件发生还没多久的原因,所以在冯凯进入现场室内的时候,虽然还没有看见尸体,但果然闻见了一股浓烈的血腥味。

  “出入口确定了吗?”冯凯皱了皱眉头,问。

  “大门虚掩,凶手应该是从大门离开后没有关上门,所以是出口。”卢俊亮说,“但大门的门锁都是完好的,就是普通的暗锁,没有任何撬压的痕迹,所以应该不是入口。目前看,家里一共有五扇窗户,三扇朝北,两扇朝南。卫生间的窗户太狭小,进不来人,其他四扇窗户虽然没有防盗窗,但有三扇都是从里面闩起来的,打不开。只有主卧的半扇窗户是推开的,那么入口就只有这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