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奇怪,战争民族的主神是战神。战神阿舒尔(Ashur)是亚述神话中的神王,地位相当于苏美神话中的恩利尔和巴比伦神话中的玛律杜克。阿舒尔同时也是亚述旧都阿苏尔(城市与神同名,故以同音字区分)和新都尼尼微(Nineveh)的守护神。
战神阿舒尔之妻是女神伊什塔尔,从中可以看出巴比伦神话对亚述的影响,因为亚述神话中战神的原配叫赛米拉米丝。看来亚述人想让爱神与原来的牧神丈夫杜牧兹离婚,改嫁勇猛的阿舒尔。亚述文化许多方面是建立在苏美和古巴比伦的基础上,楔形文字是从苏美输入的,宗教受苏美人影响产生的。神的名字、神的事迹、神庙的建筑风格取自苏美。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也是直接吸收苏美和古巴比伦的成就,只不过带有更强烈的亚述色彩,即实用主义和尚武精神。在亚述神话中,连爱神伊什塔尔也经常披挂上阵。
一则神话描述了这位多情的女神帮助亚述王巴尼拔战胜埃兰王的故事。这位国王在出征前特意来到伊什塔尔的神庙向女神祈祷,女神请他不要担心。「我是仁慈的女神。我的仁慈与你所祈祷的手臂一样高,与你眼中的泪水一样多。你不要害怕,我不会遗弃崇拜我的人,我一定会使你所向披靡。」于是第二天的战场上,伊什塔尔全副武装出现在亚述王的阵营中,率领士兵大败埃兰军队,还活捉了埃兰国王特尤曼。
亚述人是从公元前十九世纪开始向外扩张的,它从一个「不很发达」的小部落迅速扩张成版图庞大的帝国,历经三次崛起与衰落,横扫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把巴比伦夷为平地,一度把版图推进到地中海沿岸,或许还真是因为战神青睐有加。
然而由于长期的战乱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加剧,公元前七世纪,亚述最终走向衰落。从未真正屈服过的周边国家和民族趁机崛起。公元前六〇五年,迦勒底王子尼布甲尼撒二世指挥的巴比伦军队在卡尔克美什与强大的埃及、亚述联军决战。这场大战以巴比伦人的胜利而告终,它宣告了亚述帝国的灭亡。
空中花园与通天塔: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新巴比伦王国的迦勒底王朝成为亚述帝国半壁江山的占有者,其版图包括巴比伦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腓尼基。公元前六〇四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登基为王,为避免后院失火,他迎娶米底国公主赛米拉米丝为妻,从而稳定了后方。
公元前五九七年,尼布甲尼撒二世进军巴勒斯坦,扶植了一个傀儡当犹太国王。前五八七年,他再次进军巴勒斯坦,于次年攻破耶路撒冷,并将大部分希伯来人掠至巴比伦,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巴比伦之囚」。希伯来人在定居巴比伦期间吸收改编诸多巴比伦神话,并将其记录到犹太典籍中。《圣经》学者考证,《旧约.创世纪》中的伊甸园、亚当和夏娃、大洪水、挪亚(Noah)方舟、通天塔等故事均与巴比伦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后世的文化和宗教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尼布甲尼撒二世是一位极有作为的国王,他统治期间国内工商业相当繁荣,国力十分强盛。他在巩固巴比伦的势力后,将精力转向扩建巴比伦城。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仪和荣耀,他要将巴比伦建成一座雄伟豪华的城市,在气势上要远远超过汉摩拉比时代的巴比伦和亚述人的尼尼微,同时又要固若金汤,永不陷落。巴比伦城进入第二个显赫时期。
传说中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建筑有古代西方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最新考古数据显示它不在巴比伦,可能在亚述王城尼尼微)和《圣经》中臭名昭著的通天塔──巴别塔(Tower of Babel)以及通往玛律杜克神庙的朝圣大街。但巴比伦城本身就是个奇迹。该城呈方形,占地五百英亩左右。全城共有八座城门,均以神灵之名命名,其中西北门伊什塔尔女神之门最为壮观,至今保存得也最完整。
伊什塔尔门想象图
伊什塔尔女神之门坐落在通往巴别塔前面的广场上,广场两边的墙壁高达六.八三公尺,每面墙上各装饰着六十头狮子的彩釉浮雕,它们是伊什塔尔女神的化身。这两堵高墙与女神之门连接为一个整体,形成一条通往巴别塔的宽敞通道,从国王到平民,都是在进入广场以后,再通过伊什塔尔女神之门,最后到达主神庙。伊什塔尔女神之门至今还保留下来的部分大约有十五公尺高,而在当初,其上还有两座巨大的高塔作为门楼,上面装饰着巴比伦人的神话与宗教中的各种圣兽浮雕,如风神恩利尔的公牛或代表玛律杜克的西鲁什龙。根据考古学家的估计,其数量可能多达五百七十五幅,可想见当年那种光彩夺目、震撼人心的样子。
伊什塔尔门上的狮子
城内有一千一百七十九座规模不等的神庙,其中最著名的是巴别塔上的玛律杜克神庙。玛律杜克是巴比伦的主神,所以他的神庙是其它神庙无法比拟的。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说,巴别塔上的玛律杜克神庙中有一座黄金制成的玛律杜克神像,神像端坐在同样用黄金制成的宝座上,旁边还有一张黄金制成的大桌子,这些共用去黄金八百泰仑特。泰仑特是古代计量单位,一泰仑特等于二十九.六八公斤。如果希罗多德的话属实,那玛律杜克神像及其附属品共用去二十三.七吨黄金。真是令人目瞪口呆的重量。
美索不达米亚的黄昏: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
新巴比伦的辉煌是古代两河文明的回光返照。在王国的东边,新兴的波斯帝国对巴比伦尼亚构成严重威胁。商业的衰弱导致国内经济困难,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日趋高涨,尤其是祭司集团与王室之间的矛盾更是埋下了日后灭亡的种子。公元前五六二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去世,此后王权日益衰落。
公元前五五六年,那波尼杜被推举为王,传统观点认为,这位国王实行了宗教改革,以月神辛代替了玛律杜克的主神地位,因此与祭司集团决裂。但新的考古资料证明,那波尼杜把女儿派到月神庙作为女祭司,这是古老的两河传统,意在证明王室的合法性。他并没有进行宗教改革,这一神话是波斯征服者编造出来的。无论如何,王室与祭司集团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公元前五三九年,波斯王居鲁士(Cyrus)率大军进攻巴比伦,并得到祭司集团的内应,兵不血刃地占领了理论上固若金汤的巴比伦城,再一次验证了「堡垒易从内部攻破」的谚语。新巴比伦王国宣告灭亡。
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结束了两河流域独立国家和文明的历史,它作为近东其它大帝国组成部分开始受其它文化同化。此前两河文明居于优势地位,对周边文明的影响大于所受影响。此后,异族的统治使两河文明与自身内涵不断丰富、深化的外来文明,特别是波斯、希腊、罗马和阿拉伯文明的交流更加直接,两河区域进入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新时代。


第一章 创世神话


第一节
苏美创世神话
在苏美人的想象中,最初的宇宙由天涯与地极构成。神话没有提到天和地是如何产生的,或许如一对孪生子般自混沌中诞生,亦有可能自时间伊始便已存在。此时的宇宙既无浩瀚大海,也无闪烁群星,更没有日升月落,昼夜更迭,只有一片雾蒙蒙的虚空。
虚空中首先产生了大母神,随后产生了天堂之主──天神「安」,苏美人把他与天空中滚动的雷声联系在一起,每当暴风雨骤降,隆隆雷霆在云间翻滚的时候,人们会把安想象成一头在云层上吼叫的公牛,因此安被描绘为头上戴有角之冠的长者,象征他执掌天界的权力。不过大部分时间安都超然物外,很少理会凡间事务,因此他后来逐渐大权旁落,权力落在在人间事务中更为活跃的新生代神祇。
虚空中还诞生了广袤的大地「基」(Ki),她既是安的姐妹,也是他的配偶,他俩结合产生了握有统治权的阿努纳奇(Anunnaki)诸神,他们经常在一起开会讨论万物的命运。诸神中最令人敬畏是风神恩利尔,他被尊为黑发苏美人的父神,既能创造生机,又能毁灭一切,他的怒气常令天堂颤栗、大地震撼,他的眷宠令春天暴雨丰沛、草木繁茂。
安与埃利都的母神南穆(Nanmu)结合,生下诸神中最具黠谋的智者恩基。他是通晓魔法和符咒的智慧之神,从海底淡水之渊阿布祖(Abuz)的居所释放甘露,让清新之水充满江河,让迪勒蒙(Dilmun)的盐泽化为沃土。不过也有人说,恩基的父亲是恩利尔,安是他的祖父。此时大母神也生出众多女神,掌管世间许多方面的权力。
有人说,是恩利尔分开了天与地,也有人说,那是众神诞生后合力完成的第一件事。不管怎样,这件事或许并没有花费他们太多力气,因此泥板文书上并没有费多少笔墨提及这件事。不过泥板文书中提到了诸神如何在大地上创造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还安排伊吉吉(Igigi)们修筑堤坝,开凿河渠,在两条大河周围挖掘出许多条运河用于灌溉,把苏美的土地安排得整整齐齐。伊吉吉是一群天界神祇的总称,大约有三百名,做着天地间一切的辛苦活儿,可以说是大神的侍从神。伊吉吉们全年无休地开凿河渠,修筑堤坝,掘地烧砖,耕种田地,苦不堪言,因此他们曾聚众起来抗议,说再不让他们休息,他们就要集体罢工了。为此阿努纳奇诸神不止一次地聚在一起开会,但每次会议除了减少伊吉吉的繁衍时间,增加他们的额外工作之外,似乎并无多少裨益。
大事底定后,阿努纳奇诸神坐在一起开会,讨论接下去该做些什么。恩利尔代表安向阿努纳奇诸神发问:「天地已分,两河已定,堤坝和河渠也已修筑完毕;我们下一步计划如何?在座的各位准备再创造点什么?」
阿努纳奇诸神随即提交了一份泥板文书,恩利尔定睛一看,但见上面的文字密密麻麻,总结起来大致是以下三点:
一、增加劳动力数量。
二、大力兴建水利。
三、提高物质产量。
对第二点和第三点恩利尔没有什么疑问,第一点却令他大惑不解。「增加劳动力数量?诸位是指多生一些伊吉吉吗?」恩利尔问道。
一块出土的楔形文字黏土板,年代不详。上面的文字有缺损。
「不,这次我们打算创造一种全新的劳动力,我们会以黏土为原料,并混合神的血液来增加其灵性,使他们既能像伊吉吉一样干活,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繁殖。我们准备把他们称作人类。」阿努纳奇诸神中有两位回答恩利尔,「这样一来,伊吉吉们所做的辛苦工作,以后就可以让人类去做了。」这则神话里没有提到这两位神祇是谁,不过我们猜测其中一位可能是恩基,另一位可能是大女神宁玛赫(Ninmah),因为在另一则神话里是他们两位主持了创造人类的工程。
接着,这两位神向恩利尔详细报备了他们的计划,他们打算在天与地的连接点,也就是恩利尔的家乡尼普尔,安排两位能工巧匠之神拉姆伽(Lamga)抽取自己的血液创造第一批人类,再让人类去掘土烧砖,建造神邸;挖掘运河、浇灌土地;辟田农耕,供奉众神;如此一来,众神不劳自己动手,就能享用人类献上的美味佳肴了。
众神都觉得此计甚妙,纷纷称道,恩利尔也点头赞许,又问道:「不过诸位又打算如何确保这批人类的后代也能像他们的始祖一样,正确完成我们交付的任务呢?」
众神低声商议了一会儿,回答道:「这就要有劳主管创造的大女神阿露露(Aruru)出马监督了。」宁玛赫进一步提议:「或许我们还可委任女神尼萨巴(Nisaba)为人类的专属指导,传授他们各种工匠的技能与书写的艺术?有了高水平的知识与工艺,就能极大地提高苏美大地的物资产量了。」
于是,两位工匠神拉姆伽用自己的血液创造出了最初的一对人类,男人叫做安乌雷伽尔拉,女人叫做安内伽尔拉,人类便开始在世间繁衍生息,耕种众神的田地,浇灌众神的果园,为众神修筑神庙,还定期举行祭祀,供奉瓜果与粮食。能用黏土制造一切的大女神阿露露亲自制定庞大的工程计划,传授人类农林牧渔方面的技能,还有如何正确地在神庙里举行祭祀的知识,「好让每一个贤人,每一个愚人,如大麦般从大地自然萌生」。
之后,安、恩利尔、恩基、宁玛赫等大神又委任女神尼萨巴担任人类的特别顾问。尼萨巴原是主管五谷丰登的女神,后来因为向人类提供芦苇,逐渐又成了掌管书写、计算、建筑和天文等学问的女神,她不仅能保佑人类丰衣足食,还能激发人类灵感,使人类富有创造力。就这样,苏美的土地上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过了一段时日,众神开始验收成果,发现人类的数量有不小的增长。然而随着人口数量提高,饮食和日用品逐渐成了问题。许多人住在河畔,以果子和鱼、兽果腹,既不知道面包和啤酒,也不知道牛乳和奶酪,更不知道穿衣和织布,生活质量委实不高。
经过一番考察,恩利尔和恩基决定向人类发放牛羊和谷麦。恩利尔发布重要指示:先创造羊赐给人类,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提供牛。于是畜牧女神拉哈尔(Lahar)教育人类如何驯养山羊和绵羊,如何建造栏舍把羊圈养起来作为家畜,如何让山羊产羔、绵羊产仔,如何搜集羊奶饮用。随后拉哈尔又教会人类如何养牛,如何让牛多产小牛犊,还有如何用牛奶制造奶酪储存起来。
接着恩利尔和恩基又让谷物女神阿什南(Ashenan)带给人类大麦和小麦,教会人类如何栽种和选育大小麦。为了提高谷物产量,女神阿什南还向人类发放了各种农具,谷物产量因此大幅提升。后来恩基又和宁玛赫生下了啤酒女神宁卡西(Ninkasi),由她指导人类用麦芽发酵酿酒,并把啤酒储存起来以便需要时畅饮,很快啤酒就成了这片土地上最受欢迎的饮料。谷物女神还带给人类亚麻和各种植物,并委托纺织女神向人类传授了织布的技能,人类终于不用赤身裸体,还把布料漂洗后染上各种颜色,灰扑扑的人类终于变得花花绿绿起来,爱美之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能用黏土制造一切的大女神阿露露又研发出用黏土搭建泥屋,并在屋顶铺设芦苇和草叶保暖的建屋技能。后来,宁玛赫的儿子喀巴塔(Kabta)又在母亲指导下研究起锄镐和砖块的工艺,他的兄弟穆什达马(Mushdamma)则苦心专研地基与造屋的技术,这些技能后来也传授给了人类,人类从此摆脱了居无定所的日子。
就这样,太阳在这片土地洒满热烈的光辉,使果蔬繁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由于物质产量的增长,建筑与工艺水平的提高,人类变得更有活力,幸福指数也大幅提升,苏美的土地上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和丰饶富裕的景象。


第二节
巴比伦创世神话
世界诞生在很高的地方,
天还没得到命名,
在下面,坚固的大地还没有名字来称呼的时候,
只有他们(众神)最初的父亲阿普苏,
和造就一切的母亲提亚玛特,
这两种水混合在一起……
──《巴比伦创世神话》篇头
巴比伦的创世神话开篇叙述了两个不同的神──咸水女神提亚玛特与淡水神阿普苏合作奠定世界雏形的故事。这一重大事件发生在黑暗寂静的海洋之中,当两股洋流交融在一起,世界便开始了。
随后发生的事件有许多是对苏美创世神话的翻版,但后续发展截然不同。新生代的天神为了世界的统治权与古老的神祇展开激战。在这场血腥残酷的神战中,战神玛律杜克杀死世界之母提亚玛特,成为巴比伦城的守护神和至高神。
《埃努玛.埃利什》出土的残片
世界诞生与初代神王
世界沉睡不醒,在这宇宙的初始时刻,天地万物尚未成型,只有一片混沌无垠的海洋。黑暗与海洋浑然一体,没有光,也没有温暖。时间从那冰冷平静的海洋中孕育而生,千百年悄无声息地流淌而过。
起初海洋悄无声息,异常平静。渐渐地,经过一个迄今还未知的过程,混沌的海域凝聚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大多数很快便消失了,它们的存在从未被提及,只有两个神力留存下来:地下淡水神阿普苏,生性宁静但缺乏生命活力;咸水女神提亚玛特,性格暴烈但孕育无限生机,她的身体被浩瀚无垠的海水包裹着。由于她的不朽,她几乎不去注意岁月坚定的步伐和时间有节奏的脉搏。两个神各据一端,在这黑暗的世界中安居,似乎无意合作。
然而,出于偶然,或是万物创生的必然,某一天,无边无涯的海洋动荡起来,咸水深渊缓慢地从深海中升起,强有力地向上肆意挤压。漆黑的海面奔腾喧嚣,汹涌澎湃,巨浪如山一般,不止息地猛烈撞击大地。在这宛若末日的喧嚣躁动中,两股洋流汇合在一起:阿普苏的淡水流涌入大海,与提亚玛特的咸水流融合在一起。
在最初的结合中,诞生了两位神:男神拉赫穆(Lahmu)与女神拉哈穆(Lahamu)。这两个神形成海洋底部的淤泥层。又过了不知多长时间,两股洋流再次交融,又孕育了男神安沙尔与女神基莎尔,他们形成天涯与地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