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消息,埃阿赶紧让信使捎话给尼努尔塔,告诉他用强风专吹安祖鸟的翅膀,再用长矛砍掉安祖鸟的翅膀,「让安祖的羽毛如蝴蝶般飘摇落下,让它的翅膀被风吹得七零八落。抓住它的脖子,砍掉它的脑袋!」尼努尔塔精神大振,反复默念母亲宁玛赫的指示,遵照埃阿的建议将七种恶风加了缰绳,拴在战车上冲向安祖。顿时只见天昏地暗,大地震动,狂暴的烈风聚成一股击中了安祖,把它吹得像掉毛秃鹫,它巨大的双翼也被风掀掉,吹得不知所终了。尼努尔塔毁灭了安祖的老巢,取回了命运石板,带着安祖的羽毛凯旋。农神达甘(Dagan)向诸神汇报了这个好消息,并详细叙述了尼努尔塔的功绩。之后尼努尔塔被召见,恩利尔根据之前的承诺,授予尼努尔塔在众神大会上应有的席位和权力。
这个神话的另一个版本说,恩利尔派遣信使比尔杜去召见尼努尔塔来众神会议,但尼努尔塔拒绝把命运石板还给恩利尔,因为他想要自己拥有至高的权力。不过后来不知怎么的(这部分泥板缺失了),尼努尔塔还是把命运石板还给了恩利尔,为自己赢得了尊贵的地位和良好的声誉,从此他成为一位受人欢迎的男神。


第六节
医疗女神谷菈
谷菈(Gula)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神系中的医药之神,是医生、治疗和制药技术的保护神,也常与阴间与转生联结在一起。在一些留存至今的古代泥板和碑文中,她常被描绘为一名坐着的女性,头顶绘有星辰,身边总是带着一只狗,狗既是她的起源,也是她的圣兽。
谷菈源自苏美神系,根据目前出土的考古数据,对她的崇拜至少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二〇四七~公元前一七五〇年乌尔第三王朝,这一时期正是苏美文明趋于极盛的时期。谷菈最早被称为芭乌或芭芭(Baba),是狗女神。后来可能是人们注意到狗舔舐自己的伤口后伤口愈合更快,便把狗和治愈联结在了一起,狗女神芭乌也成了治疗和医药女神。
谷菈的意思是「伟大的」,通常被理解为「伟大的治疗术」。她在苏美被称为「黑发人,也就是苏美人的伟大医生」,一位为人们带来健康和幸福的大女神。谷菈有时也被称作宁卡拉克(Ninkarrak,意为「卡拉克城的女士」),这里或许是狗女神芭乌的早期崇拜中心,或者「护墙女士」,意指她像屏障一样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后来对芭乌的崇拜传到了以苏美月神命名的城市以辛,她又被称为宁以辛亚(Ninisinna,意为「以辛城女士」)。她还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可能是对她的信仰在传播过程中与其它城市的愈疗女神同化所致。到了古巴比伦后期(公元前二〇〇〇年至公元前一六〇〇年),她的名字最后固定为谷菈,这是她今天最为人所知的神名。她的主要崇拜中心在伊辛,不过对她的崇拜从南部的苏美蔓延到阿卡德,最终蔓延到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在巴比伦神话中,谷菈被视为神王安努的女儿,是安努在创世之初创造出来的几个孩子之一,关于她的丈夫/配偶有不同的说法,比如作为治疗神时的尼努尔塔,神圣判官帕比尔萨(Pabilsag),或是农业神阿布。她的配偶中至少有两位与农业有关,可能象征着药用植物的应用。
谷菈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别叫做达穆(Damu)、尼那祖和古努拉(Gunurra),都是治疗之神。达穆是苏美人主要的康复男神(也有人说是女神):「达穆可以治疗撕裂的韧带。」他透过魔法和「科学」结合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在治疗咒语中,他常和谷菈一起出现,谷菈是至高无上的治疗之神,而她的神力以达穆为中介传导给医生。古努拉可能代表药草或是健康女神。尼那祖则和蛇、冥府和康复有关,他的符号是一根与蛇缠绕在一起的令牌。这个符号也被埃及人用来代表他们的魔法和医药之神赫卡(Heka),后来又影响了希腊魔法、治疗和书写之神荷米斯手持的双蛇杖(不过双蛇杖也与埃及神透特有关),可能还影响了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的单蛇杖。今天,作为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象征,蛇杖在世界各地的医疗机构中随处可见。
无论疾病是由神、鬼或恶灵引起的,谷菈通常都可以使病人恢复健康。作为医药女神,谷菈也经常被请求帮助受孕,常出现在祈求生育的碑文中。然而谷菈并不总是那么善良和热心,她的脾气很暴躁。女神在诅咒中被召唤的次数几乎和她在治疗中被召唤的次数一样多。人们认为她被激怒时会带来地震和风暴,她的绰号包括「暴风雨女王」和「让天堂颤抖的女士」。这或许是因为,在古代两河流域,疾病被认为是来自诸神的惩罚或对个人的警诫。当初众神创造了人类代替他们劳役,因此众神照顾人类,为人类提供福祉。然而,由于人类有犯罪的倾向,因此众神有时需要以疾病或痛苦的形式加以提醒,把人类引领回正确的道路上。一位神打算让病人恢复健康,但另一位神可能因此被冒犯,不管病人献什么祭品他都拒绝接受。
谷菈常被描绘为一名坐着的女性,身边总是带着一只狗。
更复杂的情况是,疾病可能还有其它超自然的原因,诸如冒犯了妖魔或愤怒的鬼魂,特别是冒犯了那些非自然死亡,或没有被妥善安葬的人的鬼魂,例如溺水者或阵亡者。如果未向死去的亲人献祭,死去的亲人也可能给生者带来麻烦。更糟糕的是,一个无辜的人也有可能生病,虽然他们只是被殃及的池鱼。即使医生正确地施行每一个咒语,使用适当的药物,但病人还是会死。
不难想象,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获得医药女神谷菈的庇佑多么重要。她的愈疗能力受到了极大地尊重,就像她的脾气受到了极大地敬畏一样。她被称作「大地的疗愈者」、「恢复破碎的完整」和「恢复生命的女士」。谷菈为大洪水后众神创造的生灵注入了生机,使它们有了生命。她为人们带来治疗的手段,庇佑着拥有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医学知识的医生,指导他们照顾病人、安抚神灵和亡灵。
为了表示对谷菈的崇敬,国王们会为她竖起纪念石碑,一块由尼布甲尼撒一世(公元前一一二五~前一一〇四年)竖起的石碑上铭刻着:「如果有人要污损或移走它,愿天地之王尼努尔塔和埃舍拉的新娘谷菈摧毁他的地标,抹去他的后裔。」到了汉摩拉比统治期间,大部分的女神失去了威望,男神主宰了神系,但谷菈继续以同样的方式受到崇拜,受到同样的尊重。她被称为「药草种植者」,这将她与农业联系在一起,人们崇拜她,希望有一个好收成,有生育力,以及身体健康。
对谷菈的崇拜一直持续到基督教兴起初期,她在近东地区和伊西丝、阿西娜等许多更为人熟知的女神一样受欢迎。后来,随着基督教在人们心中越来越根深蒂固,谷菈崇拜逐渐衰落,到公元一千年末,她已经被人们彻底遗忘。
扩展阅读
实用主义的美索不达米亚神庙
与人们通常想象的烟雾缭绕,整日祈祷的神庙景象不同,古代两河流域的神庙非常实用,人们频繁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拜神,还因为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受到某位神祇的庇护,而神庙是相关活动的中心。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庙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现代社会的某些部门或机构,许多与人类衣食住行有关的活动,比如生老病死、食品加工、经商贷款、休闲娱乐、学习进修等都在神庙里进行。已出土的考古资料表明,至少有以下神祇的神庙在人们城市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医疗中心──医疗女神谷菈神庙
医疗女神谷菈的神庙常有医疗中心的功能,女神的祭司会用药草、药膏和咒语治疗病人。考古学家们甚至还发现了一些类似柳叶刀之类的器械,说明可能曾有祭司或医师进行过简单的外科手术。人们常在她的神庙献祭、祈祷和献上供品,在那里她的圣兽狗可以自由地游荡,作为她神圣的伙伴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许多赞美谷菈的颂诗都称她为「赋予生命的人」或「大治疗师」,强调她富有同情心,「乐于响应病痛者的哭喊」,这其中或许有一部分是女神毛茸茸小伙伴的功劳。
谷菈神庙举行的仪式和其它神祇的仪式有一个显著的区别,那就是狗会以某种方式参加仪式。考古学家们发现有三十多条狗被埋在通往以辛城谷菈神庙的大道下。这些狗可能在祭祀仪式中被献祭给女神,好把病人的疾病转移到它们身上;也有可能它们只是神庙的护卫狗,被作为护卫灵,光荣地葬在神庙的入口处。
除了真狗外,谷菈神庙也提供狗形护身符,最著名的一种护身符是二〇世纪五〇年代在尼姆鲁德市发现的尼姆鲁德犬泥陶浮雕。这种陶狗身上通常会被刻上谷菈的名字,埋在谷菈神庙门口和门坎下,用以保护献祭人免受伤害。除了尼姆鲁德,亚述王城尼尼微等地也出土过这种陶狗。神庙的出土碑文说,埋葬的这种陶狗就像埋葬的真狗一样,会成为强大的护身符,用以保护家庭免受邪恶侵害。
谷菈神庙也提供狗形护身符,亚述王城尼尼微等地出土过这种陶狗小雕像。
◎ 借贷处与审判庭──太阳神沙玛什神庙
在古巴比伦王时代,民间借贷十分兴盛,活跃的商业活动刺激了资金流通,一年之末青黄不接时需要借钱应急的人也可以纾解一时之困。不少神庙都可以放贷,但在这方面,沙玛什神庙比其它神庙更显重要,这可能是因为沙玛什象征着太阳、公正和立法,故从他的神庙借钱对双方而言都很放心:对借贷者来说,沙玛什神庙提供一定的「慈善贷款」,即允许平民从神庙借少量钱或粮食,让他能撑到下一次丰收,并允许他在财务状况好转后再偿还;对神庙来说,管理者一般不担心平民不还钱,因为向神庙借款相当于与沙玛什建立契约,一般人担心会受到神的责罚,不会赖帐。即使面对有些胆大妄为、不把神放在眼里的家伙,神庙也有对策:沙玛什神庙兼有审判庭功能,可对赖帐行为做出裁决,神庙的附属建筑监狱还能把赖帐的人关押起来。
众神借给凡人的钱,即神庙的贷款资金大致来说有两个来源:一是神庙的贵金属,比如属于神祇的金银珠宝,可能会被熔化或拆解借出;二是人们去神庙祭拜时捐的钱。神庙大祭司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这些资金进行严格的精算,确保神庙收支平衡。
神庙会不会借钱给商业机构,通过利息来增加收入,这点还不太确定。不过从出土的黏土板来看,巴比伦的神庙借钱给商业活动的投资案例,要比发放给平民的救助贷款案例少得多,看起来巴比伦神庙的宗教性质决定了借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不幸的人。亚述人的神庙倒是有投资商业活动,比如以「ikrib·」的形式借钱给帝国商人进行近东贸易。Ikrib·是亚述人在守夜时唱的颂歌,其间祭司们用动物祭品的内脏占卜未来吉凶。
沙玛什神庙的另一项功能是审判。沙玛什神庙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司法体系关系密切,尤其是在西帕尔(Sippar)城,考古学家们在那里的遗址中出土了一份王家法令的副本,它主要用以指导当时的判官做出公正的裁决。
用「审判」或者「法庭」来形容沙玛什神庙的这一功能或许并不合适,不过无论在苏美语还是阿卡德语中都没有对应的词,而且这一功能也并非神庙的永久功能。一般来说,只有在当事双方对产生的纠纷无法达成一致时,他们才会在沙玛什神庙里设一个审判庭,判官们会轮流审问当事双方,要求他们提供书面证词或证据,如果不能,则要对沙玛什发誓自己所说的都是真话。神庙在神誓这一点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
一块出土的黏土板记载了一桩当时的离婚案,事情发生在西帕尔城的拉尔萨人的聚集地。一名拉尔萨妇女因为父亲的债务问题进了监狱,出狱后发现丈夫已经另娶,于是她要求离婚并索回嫁妆。但这名妇女无法以书面形式证明她嫁妆的数额,参加过她婚礼的亲戚也没有确切的记忆。她的丈夫则坚持说,她当初带来的嫁妆很少,并且为了她被抓的那起案子,他还倒贴了好几块银子。
双方僵持不下,事情闹到了沙玛什神庙。判官们有些为难,因为婚事发生在拉尔萨城,纠纷却发生在西帕尔城,所以丈夫拒绝按照西帕尔的规则行事。最后判官们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妻子得到了一个奴隶和十舍客勒的钱,并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再婚。
◎ 监狱──冥府女神农伽尔神庙
在西帕尔的沙玛什神庙遗迹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副殿被作为女神农伽尔(Nungal)的神庙,它的功能有点类似现代的监狱,用来关押审判后的犯人。农伽尔是冥府女王艾莉什基伽勒的女儿,她的父亲或先祖是天神安。农伽尔一词的意思大致是「牢狱女王」,也有人说是「大公主」。她的神庙被称作地网庙,也就是监狱庙的意思,这一点从苏美人献给农伽尔的颂诗中可以看出端倪。颂诗第一节 把监狱庙描绘成一个无法逃脱的黑暗之地:
这殿堂,充满天上地下的风暴,朝着恶人猛冲而去,
这监牢,承载天上地下的威力,众神把它作为监牢,
光线如黄昏般阴暗,人人心中充满恐惧,
犹如海浪巍然耸起,谁知汹涌波浪拍向何处?
这陷阱能震慑邪恶,让恶徒战栗着自投罗网,
这细网,织得如此巧妙,把罪人如蝗虫般消灭,
这神庙,既不辜负义人,也不曾放过任何恶徒。
它有着崇高的名字,没人能冲破它的篱樊。
颂诗第二节 大力赞美农伽尔,称她为强大的女神,居住在巨大崇高的祭坛上,她的光环能覆盖天地;她在神庙中坐定,就能监管整个国家,因为她时刻保持警惕;她在议事会中服从王的指示,压制王的仇敌,诸如此类。
这样看来,不难理解为何农伽尔神庙会和沙玛什神庙修建在一起:犯人会先由沙玛什神庙的审判庭宣判罪名和应受的惩罚,然后被审判庭的衙役(被称作「伽拉」)带到旁边的农伽尔神庙关押,从此囚犯们只能「带着愤怒的心,却在泪水中度日」。囚犯们还会被勒令诵读献给女神的哀歌,倒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改变他们的心,让他们皈依和重生。
◎ 钱币标准局──公正女神基图姆
贵金属的重量标准不论古今都十分重要,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也是如此,贵金属秤重需用专门的标准砝码和秤,由专门的人员,在专门的女神监督下进行。女神基图姆在古巴比伦神系中的地位并不高,她的神庙在日常生活中却有很重要的地位。她是太阳神的女儿,苏美人称她为尼吉娜(Nigina)。她是公正女神,也是掌管度量衡的女神,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基图姆的神庙被称作埃伊娜(E'ina),意思大致是「秤重中心」,也可能是一种秤重仪式的名字。
基图姆神庙的员工不多,目前唯一一个已知姓名的员工叫辛─乌瑟利,他是乌尔城埃伊纳神庙的秤重员,他的印章显示他是「国王萨姆苏─伊卢纳的仆人」,而非「基图姆女神的仆人」,这或许是因为他是在国王控制之下履行职能,实际上,国王作为神圣正义保护者必须使用贵金属和钱币的标准度量衡。基图姆女神神庙不仅是保存标准度量衡的地方,也是附属于这座神庙的秤重员工作的地方,他们会给碎银碎金秤重,然后将之装进袋子密封,在袋子上写下这袋贵金属的重量。宫廷支出必然需要使用这些贵金属付费。
◎ 学校/图书馆/档案馆──书写女神尼萨巴/纳布神庙
文字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主要的发明之一。最初书写文字的保护神是书写女神尼萨巴,她在美索不达米亚神系中是一位独特的神祇:起初是谷物女神,后来逐渐成为掌管书写、计算、建筑和天文等学问的女神,这可能是因为书写脱胎于记录产量的技术(神话中则说,是尼萨巴女神提供了人类在黏土板上写字的芦苇)。
作为文职人员的保护女神,尼萨巴的神庙中有一些用来储存文档和教授书写的附属建筑,功能类似于现代的档案馆和学校。许多苏美书写学校的教学作业里有献给尼萨巴女神的颂诗,在某些学校抄写练习作业的末尾,人们还能看到「我是尼萨巴」的字样,意思是「我终于写完了,不是因为我有多厉害,而是依靠女神尼萨巴帮助才能做到」。这是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一个重要概念,即颂诗在创世之初就是由神创造和传播的,非人类所能造就。据说最早是风神恩利尔吟诵了这些赞美诗,女神尼萨巴集合了这些词,抄写在她手中的黏土板中,正如用绳子把美丽的宝石串在一起。
到了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尼萨巴的地位和神职逐渐被一名晚近出现的男神取代:那就是纳布(Nabu),新任主神玛律杜克的儿子。纳布问世的时间可明确追溯到汉摩拉比统治的第十六个年头,即公元前一七七七年。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尼萨巴曾和纳布同时在颂诗里出现,但很快纳布就取代尼萨巴成为文职人员的守护神,这一点在印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古巴比伦王国早期,许多文职人员在印章里都自称是尼萨巴的仆人,但在国王萨姆苏─伊卢纳统治期之后,大多数文职人员就自称为是纳布的仆人了。此后,纳布神庙取代了尼萨巴神庙履行文职人员学校的功能,文职人员的学徒们也开始把习作献给纳布,就像他们的前辈把它献给尼萨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