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烧的蜂鸟上一章:第 39 章
  • 燃烧的蜂鸟下一章:
还没有离婚的金苗,居然同时在交往两个地下男友?如果真的是这么一个“水性杨花”的女子,为什么又那么注重自己的名誉呢?或者说,金

苗让金万丰隐藏他们的关系,保护名誉只是一个借口?实际上,金苗是为了避免自己的多位男友相互碰面?
这种猜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就在那一刻,冯凯确定了自己下一步的调查方案。
一方面,他会继续从金村和蔡村的村民入手,逐一进行调查,逐一采集指纹。另一方面,他觉得中国人口这么多,大家又对情感八卦这么感兴

趣,那么只要金苗接触了某个男人,就一定会被别人发现。只要有人看见,就会像小卖部老板娘那样,信息终究会反馈到他这里。也就是说,即便

金苗接触的这个人不是金村和蔡村的,哪怕是金苗打工地的,村民们也一定会有所发现。
也是就在那一刻,冯凯感受到了破案的曙光。


第四章 “大仙儿”横死
妙手回春的“大仙儿”,突然死在自己的呕吐物里,坊间传言是他冒犯了天机。也有人说,昨日“大仙儿”的门里站着一个面目不清的女人,

难道那便是他的劫数?
1
接下来的时间里,冯凯果然吃住在了郊区派出所,他上班的内容,就是在蔡村、金村以及金夏镇附近的其他村子里转悠。
在这期间,冯凯和金万丰的接触十分密切。其实冯凯知道,如果金苗真的脚踏两条船,那么全世界最不可能知道凶手是谁的,就是金万丰了。

但是,金万丰又是那个会全心全意帮助他破案的人。因为经常去找金万丰,冯凯和小羽也一笑泯恩仇,两个人也同样成了好朋友。
在金万丰的帮助下,冯凯基本梳理出金村1000户人口的关系脉络图,按照和金苗远近亲疏的关系,做了逐个调查的计划表单。冯凯又在金万丰

的引荐下,认识了金村的村支书,又在村支书的引荐下,认识了蔡村的村支书,把蔡村800多户也都梳理了出来。
梳理名单的工作巨细无遗,冯凯只觉得自己在没日没夜地忙,几乎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等他意识到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半个月。
在这期间,冯凯和顾红星通了一次电话,顾红星问他是不是消极怠工,故意不愿意回局里,害怕面对局长。而冯凯则说,想当年他们能逐个排

查3000份指纹卡,为什么现在他就不能排查1000多个人呢?你顾红星不是说过慢工出细活、耐心是制胜的关键吗?又说得顾红星哑口无言。
当然,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冯凯也不只是做了梳理名单的工作,他也了解了很多看起来和本案无关的信息。
比如金万丰。
金万丰虽然是一个农民,却有高中学历,在那个年代,这已经算是高学历了。9年前,他还在读高中的时候,家里出事了。姐夫是唐山人,姐

姐姐夫在回家走亲戚的时候,遭遇了当年的唐山大地震,双双罹难。他们的孩子小羽,当时跟着金万丰的父母在龙番,躲过了一劫。事发后,金万

丰的母亲因为悲伤过度,短短半年之内就去世了。而在金万丰高中毕业,准备出去打拼的时候,他的父亲也因为操劳过度而去世了。这么一来,小

羽就无依无靠了。在这种时候,金万丰有两种选择:一是把小羽送到福利院;二是自己扛下生活的重担。于是,他放弃了就业的机会,回到金村继

续耕种他家祖传的田地,独自抚养起了小羽。
听到金万丰说这些,冯凯的思绪不自觉地回到了公安部民警干校的生活。那是9年前的梦境了。冯凯和顾红星两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去公安部

民警干校学习,一个学侦查、一个学痕检。那时候的顾红星是那么青涩和怯懦,完完全全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模样。在学校里,他们一起生活、学

习,冯凯像大哥哥一样保护、关心着顾红星,两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在学校的时候,他们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带来的强烈震感,平时羞涩的顾

红星在紧要关头拉着冯凯救出了仍在宿舍里的客座教员,让冯凯刮目相看。现在重新提到了唐山大地震,过往的点点滴滴涌上冯凯的心头,他甚至

有些思念起顾红星来。他也在庆幸,金万丰这么有责任、有担当、有良知的一个汉子,没有因为自己的过失而成了冤魂。由此可见,执法人员一定

要谨慎有加,绝对不能容忍失误。因为一个失误或者偏差,改变的可能不只是一个人的人生。
又如金苗。
金苗的故事,冯凯都是从金万丰这里获知的。而金万丰对金苗的了解,也是过年之后,他和金苗接触多了,从她口里得知的。毕竟在这次重逢

之前,他们已经有好多年没有见面了。
金万丰虽然比金苗大了3岁,但因为金万丰上学晚,所以两人读的是同一届,又因为住得近,从小就相伴上学、放学,小时候关系是很密切的

。后来,两人小学毕业,金万丰搬家,虽然还在一个村子,但相隔较远。金万丰在家人的帮助下继续上学,而金苗因为要帮家里干活,小学一毕业

就辍学了——毕竟国家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是1986年才开始的。距离远了,走的路也不一样,两人从此就没有了太多的交集。
在金万丰的印象中,金苗是个特别爱读书的女孩子,小学在班里,她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所以,在她放弃升初中的时候,班主任还扼

腕叹息过。不过,金苗自己是怎么想的,金万丰并不知道,她缄口不提这件事,金万丰也问不出口。毕竟,金苗的妈妈身体一直不太好,自金万丰

有印象起,她就常年卧床,很少出门。金苗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有时候,金万丰同她一起放学回家,自告奋勇地帮她喂喂鸡、择择菜什么的

,干着干着就发现,自己和金苗压根就没法比。金苗明明比他矮一个头,手脚却跟大人一样麻利,这家务活儿,一看就不是一天能练出来的。
金苗辍学后,虽然他们没怎么见过面,但是金万丰总能从亲戚、邻居那里听得到夸奖金苗的语句,有要自己家孩子学学金苗的,也有羡慕谁家

以后能娶金苗这样的贤妻良母的。“善良、孝顺、能吃苦”,大家这么讨论金苗的时候,不知为什么,金万丰心里总是泛起一丝难以言表的滋味。
到了金苗20岁的时候,也就是5年前,金万丰突然听说她要结婚了。她的对象,是金村出了名的纨绔子弟张奇。
张奇不是本村人,他的父亲曾经是龙番市一个国营招待所的厨师。改革开放后,张奇父亲辞去了工作,举家搬来了金村,开了一家小餐馆,还

做一些炒货生意。所以,改革开放刚两年,张奇家里就挣得盆满钵满,有了一些积蓄。可是,张奇本人却是一个十足的酒鬼、赌鬼,人品极差。
当时,金万丰很难受。
他知道,金苗的婚事肯定是父母包办的。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反对包办婚姻,但是刻在骨子里的封建思想依旧在影响着中国人。金苗的父亲和张

奇的父亲是老相识,加上金苗的父亲可能觉得张奇家“未来可期”,于是强行把金苗嫁给了张奇。
金万丰什么也做不了。那时候他刚刚经历亲人的陆续离世,独自抚育小羽也还没多久,没有勇气,更没有立场去阻止这桩婚事。他只能默默地

期望张奇能好好对待金苗,不要辜负这样一个让人心疼的姑娘。
而从金苗自己的描述来看,金苗当时也曾对这段婚姻抱有幻想。
虽然她一开始也极力反对这门亲事,但她父亲苦口婆心地劝她接受,甚至拉来她的母亲帮忙劝说。金苗家家境不好,母亲的病一直没有机会得

到很好的治疗。而以张奇家的条件,只要金苗嫁过去,这些看病买药的事情就都是小事。金苗到底还是听从了家里的安排。她想,张奇说不定也没

有大家说的那么不堪。如果她能劝说张奇改掉喝酒和赌博的坏习惯,两个人好好过日子……可惜,结婚后,这些都成了痴心妄想。
金苗提到张奇时,满脸都是痛苦的神色。这场婚姻并没有挽救金苗母亲的健康,婚后不久,她母亲就过世了。张奇对岳母的死无动于衷,甚至

不准金苗花太多时间守灵,而要她赶紧回去给自己做饭。受尽屈辱的金苗终于下定决心,选择了离家出走。
当时的金苗只有一点点钱,但她还是想尽办法来到了广州。具体是怎么去的,金苗没有细说。但是当时广州正好有了“三来一补”的需求。所

谓的“三来一补”就是指当时沿海省份手工业飞速发展,“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对手工业者的需求量激增。大量

农民赶往广东,参加手工业工作获取报酬,当时称之为“孔雀东南飞”。金苗赶上了这一趟风潮,到一家服装企业成了一名手工业者。
虽然收入也不能算特别高,但是金苗打工的收入和在家务农已不可同日而语。在广州的金苗没结交朋友,甚至除了单位同事都不认识任何外人

。她只顾自己疯狂赚钱,享受着不被骚扰、不被侮辱的自食其力的生活。
但是外乡终究是外乡,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都不那么容易适应,所以金苗在攒了一部分钱之后,回到了家乡,也机缘巧合偶遇了金万丰。金苗

说,去年,张奇的父亲因病去世,张奇并没有因此振作,反而变本加厉、坐吃山空。她不可能和张奇复合,所以她一边劝说自己的父亲,一边和张

奇谈判,希望能通过一个合适的价码,给自己“赎身”。只要有钱可以拿,作为赌鬼加酒鬼的张奇并不会在意一个老婆。只是,要达成一个双方共

同认可的数字,还需要一个过程。金苗也想好了,等她安顿下来,她就用打工攒下的钱开个小卖部,踏踏实实过日子。
也可能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在金万丰的描述里,金苗不仅是金村最漂亮的姑娘,而且是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勤劳勇敢、聪明伶俐、孝顺父母

,集传统美德于一身又让人心疼得想照顾她的“女神”。
金万丰坦言自己重逢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不想再错过机会,想要追求金苗,甚至幻想着自己和金苗,再带上小羽,一起幸福地过日子。他知

道自己的行为看上去是有些冲动,但他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真的不想让金苗再吃苦了。从两人的相处来看,至少金苗是不反感他的,但因为名誉

问题,金苗才仍和他保持着距离。也就是说,直至今日,他和金苗之间的那层窗户纸还没有捅破。
只可惜,红颜薄命,才25岁的金苗就这样莫名其妙地丢掉了性命。
每次说到金苗,金万丰都会痛哭流涕,这让冯凯有些话实在是说不出口。比如说,冯凯就很想问问他,在他心里,金苗如此完美,为什么他还

会怀疑金苗在家里藏了男人呢?
最终冯凯还是忍住了,没有在金万丰的伤口上撒盐。
冯凯知道,金万丰已经把他了解的情况全盘托出,再追问,也翻不出新的嫌疑对象了。他觉得,自己应该很快就能破获这一起案件。至于杀死

金苗的人是谁?他和金苗有什么关系?金苗是不是真的那么完美?到了那个时候,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了。
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冯凯也忍不住会去村委会翻翻报纸,想看看舆论对此事的评价。他知道这是在给自己找不自在,但他就是控制不住。
和他预想的结果一样,金万丰被释放的消息一传出去,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当地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都刊登了这则消息,对公安部门进行了

指责,对金万丰表示了同情,更是对这一起案件能否侦破表达了担忧。有一些小报纸,更是直指冯凯,含沙射影地把冯凯塑造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

恶警。甚至还有记者来到了金村,找到金万丰要对他进行采访。可是金万丰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没看这些的时候,冯凯心里还是很忐忑的。但真的看到了这些报道,尤其是看到了那些充满恶意的攻击之后,冯凯反而释然了。
“是啊,他们说得没有错,我确实办了错案,虽然严格意义上说,不是我办的。”冯凯自嘲地说道,“但是,如果这案子不破,这就是我欠下

的账了。”
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舆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半个月后,冯凯再去村委会翻阅报纸的时候就发现,没有一家报纸再提这件事情了。受损的邻

居们早就拿到了赔偿,只要他们不去掀起风浪,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是真正关心金苗的冤情有没有昭雪。
既然没人关注,媒体自然也就不再感兴趣了。
但是冯凯知道,对他而言,这笔账如果还不上,即便现在马上就能回到陶亮的年代,和心心念念的顾雯雯团聚,他心里的坎儿也是过不去的。
现在,他已经用半个月的时间梳理完了名单,接下去就得用点“笨办法”了。因为笨办法有时候真能奏效,何况眼前确实也无捷径可走了,那

他冯凯就要好好学习一下顾红星,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把凶手从人群中揪出来!
于是,冯凯开始了“愚公移山”。
金村很大,纵深有20公里,冯凯开始每天靠步行的方式来走家串户,因为他觉得自己如果骑个摩托车,总有一点高高在上的感觉,那么群众的

配合度也就会差很多。只有真正地走在田野里、聊在街巷中,才能从群众中获取破案的有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