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林远秋眼睛一下子睁的老大,怎么这么多,他们能对付的过来吗?

  这下,提着的心顿时蹦到了嗓子眼。

  再看一旁的岳父,竟跟个没事人似的,细看嘴角还有些微微上扬。

  等反应过来这是兴奋的表情后,林远秋又忍不住掐了一把没出息的自己。

  钟荣当然兴奋了,自西北安定后,他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久没有真刀实枪的上阵杀过敌了。

  再说他们要杀的可是穷凶恶极之徒,想起兵卫们曾经给他描述的山戎人杀人纵火时的场景,再想起失去亲人的村民,钟荣握紧了手里的刀柄,今晚保证让山戎贼有来无回。

  不愧是游牧民族,全是骑了膘肥体壮的马儿过来的,所以速度不是一般的快。

  林远秋只觉自己才平复好了心绪,“嗒嗒嗒”的马蹄声就从头顶上方骑了过去,紧随着马蹄声的,还有“喔哦喔哦”的声声高呼。

  此时的林远秋,和所有兵卫一样,整个人趴在被窝里一动不敢动,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山戎人瞧出不对劲的地方来。

  从一声高过一声的“喔哦喔哦”声中,林远秋确定了来人的身份,百分百是山戎人没跑了。

  早前在茶馆里,林远秋和周子旭,就听行商们说起过山戎人的很多习性。这其中就包括对方开心激动时,都会高呼“喔哦喔哦”,或吹着尖利的口哨。

  所以林远秋可以肯定,这帮山戎人此时正异常高兴呢。

  林远秋猜的没错,此时策马而来的山戎人,眼里全是按耐不住的开心和激动,特别是他们的首领,那个带着堆堆帽,裹着一身狼皮的壮汉,手里挥舞着的铁弓就没放下来。

  而围在他身边的,是一个个举着火把同样兴奋的彪形大汉。

  能不激动嘛,一连十几天,回回都跑空,巴了个玛子的。

  今年这些该死的村民也不知躲到哪个坑脚歪歪去了,窝房里不但找不到人,就连粟米都没留一粒。

  本来今晚他们准备换了方向往东去的,可想到鸿虎营也在那边,就歇了想法。幸好乎兖子眼尖,大老远就看到这边村子上有光亮,于是他们就掉转马头往这边来了。

  戴着堆堆帽的首领朝乎兖子比了比大拇指,当即表明等回去后就奖两张公狼毛皮给他。

  乎兖子听了,咧着嘴呵呵的笑。

  透过被子缝隙,林远秋似乎看到了对方满口焦黄的牙。

  果然,茶楼的行商说的没错,这些山戎人爱抽淡巴菰,呛人的草烟把牙齿都给熏成了黄色。

  很快,头顶上方已没了嗒嗒的马蹄,所有山戎人都已经进到村子里了。

  没多会儿,林远秋就听到脚踢院门的“砰砰”声。

  他把被子缝隙再顶开来一些,而后先朝来路上看去,也就是村口的位置,等发现并没有落在后头的人,于是很放心的把脑袋伸出了被窝。

  林远秋藏身的位置离村口的第一间房子很近,所以能清楚看到这间宅子的院墙外有很多匹马站着,然后除了那个戴着堆堆帽的首领,其他人都下了马,用力踹着院门,而其中的不少人,已经开始翻着墙了。

  再看边上的几间宅子,也是相同的情况,可以说所有亮着灯的屋宅外头都有山戎人围着。

  踢门的,爬围墙的,吹口哨的,还有喔哦喔哦的,杂乱声一片。

  爬进围墙的人很快打开了院门,然后众人一涌而入,紧接着是拍大门的声音。

  林远秋能听到这些人边拍门边叽里呱啦的大喊,而屋里回应他们的,则是一阵噼里啪啦,听着像碗罐打碎的声音,林远秋知道,这是那只被捂了眼睛的鸡开始发挥作用了。

  不知道真实情况的山戎人,只以为屋里的村民被吓得打破了手里的碗,一个个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然后越是声音嘈杂,屋里的鸡越是扑腾的厉害,于是乒乒乓乓的破碎声继续,其中还掺杂了几声鸡叫,屋外的人听到屋里竟然还有大肥鸡养着,这下踹门更用力了。

  看来今晚他们还能吃上了鸡肉,巴了个玛子的,这回总算没有白跑一趟。

  哈哈哈哈哈哈。

  就在山戎人的注意力全在房子里时,各百夫长已领着手下兵卫悄悄往院子靠近。

  可林远秋看到,那个戴着堆堆帽的首领依旧骑在马背上,并没有进院子的意思。

  真急人啊。

  钟荣也已起了身,放眼其他宅子,除了许多膘肥体壮的马匹栓在外头树上,院墙外已没人站着了。从开着的院门处能看到,一个个举着刀的山戎人,都迫不及待想冲到屋子里去。

  此时正是最佳的动手时机,钟荣朝林远秋点头示意,表示不能再等了,等山戎人踹开屋门的一刹那,他们必须动手,否则就错过机会了。

  林远秋也是这样认为的,既然这个堆堆帽不愿进院子,那么自己就直接拿他开刀好了。

  这样想着,林远秋很快从箭囊取出一支箭,然后开弓搭上,箭头直指对方首领的脑袋。

  钟荣已顾不上这么多,对林远秋叮嘱了一声千万要小心后,就拿着刀快速往前挪去,钟锦安和钟锦华也猫着身紧随其后。

  不多会儿,便听到“砰”的一声巨响,第一间宅子的屋门终于被踹开了,然后是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

  就在钟荣准备吹哨的一刹那,那位堆堆帽首领,终于进到了院子里,不过他是直接骑着马儿进去的。

  这实在太好了。

  见状,钟荣忍不住大喜,随即他快速举起手上的大刀,嘴里的哨子也同时响起。

  然后,没等冲进屋里或站在院中的山戎人反应过来,所有掩藏着的兵卫们冲了出来。仿佛从天而降,而速度跑的最快的那几个,第一时间冲过去关上了院门,然后动作迅速的掏出铜锁锁上。

  与此同时,众兵卫飞快用火镰把装了火油的陶瓶引信点着,随后统统往院子里甩了进去,也有往茅草屋顶上扔的。

  抛出油瓶后,就有兵卫快速上前牵走了院门口的马匹,等把它们安置到空旷些的地方后,就立马跑了回来。

  猛火油的威力实在是大,好些陶瓶还没等落地,就直接炸了开来,四处飞溅的油火很快让院里的地面上火光一片。接着就是整捆整捆易燃的芒草,等屋里的山戎人听到动静跑出来时,熊熊大火已把整个院子都烧了起来。

  至于那些举着火把站在院子里的山戎人,早已满地打滚大声哀嚎了。

  见此情景,好些山戎人退回到屋里,开始四处找灭火的东西。而更多的,则是顶着烧着的帽子准备爬出墙的。

  “弓箭准备!”众百夫长很快给手下兵卫下了令。

  于是才从围墙露出脑袋瓜子的山戎人,很快就被箭雨给逼了回去。而那些速度慢的,被射了个对穿后,直接仰倒,跌进了火堆。

  尽管这样,仍不断有山戎人攀爬上围墙,想跳出火海,直至中箭后跌入大火再也起不了身。

  院子里不时有羽箭飞出,虽是没有目标的盲目乱射,可也有兵卫不小心中了箭的,好在伤口在胳膊或者腿上的居多,并没有被射中要害的地方。

  而院墙内,被火舌席卷的山戎人,哭喊声越发凄厉了起来。

  林远秋不为所动,血债血偿,想想那些死在他们刀下的村民,今日的苦果是这些贼人必须吞下去的。

  此刻,林远秋手里的弓箭并没有放下,他总觉得那个堆堆帽不会那么容易解决,接下来肯定会有动作才是。

  显然林远秋的猜测没有错,不多会儿,一匹壮硕的黑马就从院子里纵身而出,随即飞快往村道上驶去。

  而骑在马背上的,正是那个裹着狼皮、戴着堆堆帽的首领。

  林远秋看到,这人迅速把冒着火苗的狼皮解下来扔了。

  黑马很快上了村道,直往村口飞奔。

  与此同时,林远秋松开了拉着的弓弦,只听得“嗖”地一声,羽箭极速追了出去。

  随即,林远秋就发现,这一箭自己并未射中,此时村道上的一人一马,依旧在拼命狂奔。

  林远秋没有耽搁,继续取箭搭弓,为了稳妥起见,这次他把箭头对准了目标大一些的马匹。

  “嘭”,弓弦声在耳边回荡,只听得一声马儿嘶叫,中箭后的黑马顿失前蹄,而马背上的堆堆帽,则被狠狠甩了出去。

  村口处,李金山正领着兵卫时刻留意着动静,然后就听到了越行越近的马蹄声,李金山明白,这是有山戎人逃出来了。

  于是他忙招呼手下兵卫都动作利落点,可别让人给跑了。

  谁知话还未落音,就听“砰”的一声,一个大块头直接飞到了他们的跟前。

  兵卫们正纳闷这是谁飞过来了呢,结果被马摔痛了的山戎首领开口就来了一句,“巴了个玛子的。”

  所以,这不是山戎贼还会是谁。

  众兵卫脑海里立马闪现出知州大人那句“不论生死都奖励三十两银子”的话,虽不知这人是不是首领,可管他呢,自己还是先下手再说吧。

  万一是的话,那可就是足足三十两银子了。

  想到这里,大家不由分说,立马提刀上前。

  于是,刚坐起身正拔出腰间匕首的堆堆帽,还没来得及挥舞出来,就殒命在了乱刀之下。

  等林远秋赶到时,一时还有些不敢相信,总觉得今日的行动让人有着不费吹灰之力之感。

  说好的山戎人雷动风行、身手敏捷呢。

  随着一间间屋宅被大火吞噬,院子里除了噼里啪啦的火烧屋梁声,就再没了其他声音。

  林远秋让大家时刻留意着院墙的四周,千万别让火苗窜出来。

  这后头就是树木葱郁的大山呢,别到时给连着烧了。

  等最后一间院子的火熄灭,已是半个时辰之后了。

  大过年的,林远秋并没安排兵卫们留下来打扫战场。这会儿雪已越下越大,还是让大家先回兵营吧。

  再有,今晚这帮山戎人没回去,也不知会不会有其他山戎人过来找寻,这会儿自己这边正是精疲力尽的时候,所以还是不要留在这里冒险了吧。

  另外就是十几名中了箭的兵卫,虽然没伤在要害部位,可也是拖不得的。营中就有军医,得让他们赶紧回去医治。

  说起来,今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小,除了替百姓们报了仇,还缴获了两百多匹马。除去那匹伤了腿的黑马,其他的马儿可都是毫发无损的。

  如此膘肥体壮的马匹,两人共骑一匹是绝对没问题的,而骑马回兵营的话,小半个时辰就能到了。

  钟荣挑了几匹马出来,其余的全交由李金山他们安排。

  李金山和王永清直接让兵卫们两人一匹马,很快第一批兵卫就跟着林远秋几人先回军营去了,一起的还有那十几个中了箭的伤员。

  在回营之前,兵卫们还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把棉被重新打包上,大家齐齐叠着被子,如此得用的“武器”可不能丢,等太阳出来晒一晒,以后说不得还能派上用场呢。

  等回到兵营后,除安排军医给受伤兵卫医治外,钟荣很快派出了骑兵,让他们去毛沿村把剩下的兵卫都给接回来。

  ……

  等林远秋和岳父舅兄回到永宁城时,已差不多子时了。

  这会儿还是宵禁时间,城门自然是关着的。

  林远秋上前拍门,正想告知城门守卫自己的身份,结果就听门内传出了激动且熟悉的声音,“远秋,是你回来了吗?”

第204章 凯旋而归

  听到是爹的声音,林远秋忙应答:“爹,是儿子呢,儿子回来了。”

  而林三柱,一听果真是自家狗子,简直乐的飞起,“哎呦,回来啦,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此时此刻,林三柱觉着,这世上怕是再没比这声“爹”更好听的声音了。

  钟荣也听到了林三柱的问话,想着亲家怕是担心了一整天,忙也跟着答道,“亲家,我们都回来了。”

  “对啊,钟叔,我们一起都回来了!”钟锦安和钟锦华异口同声,语气中是满满的自豪。

  “诶诶,回来好回来好!”听到全都回来了,且一个个都是中气十足的,林三柱忍不住嘴角咧到了耳朵根,提着的心也总算放了下来。

  比起林三柱的兴奋,城门卫们就要恪尽职守了许多。

  虽听着确实是知州大人的嗓音,可几名城门卫并没急着开门。而是先等城楼上的守卫查看过,见确实是他们知州大人无疑,且确实四人四骑并没有多余的人后,才拉下城门栓,把城门缓缓打了开来。

  这般的谨慎操作,让林远秋相当的满意,是以等进了城,他第一时间就好好称赞了这些守卫一番。并叮嘱,往后也都依照今日的做法来,不管来人是谁,都得按规矩办事。

  被知州大人这样直截了当的夸赞,几个守卫都有些不好意思,不过几人虽面带腼腆,可一个个腰板都挺的直直的。

  如今要说他们最佩服的人,自然非知州大人莫属了。

  说实话,当初大人刚过来赴任时,他们可不觉得这样一个年纪轻轻的官员能有治理城池的经验。

  可如今呢,整个永宁州,只要提起知州大人,就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不说旁的,单从让农户们搬进城里的这一举动,知州大人就算得上是众村民的救命恩人了。

  几个守城卫当中就有家住乡下的,往年每到隆冬时节,他们哪回不是时时挂着心吊着胆的,生怕有山戎人会去家里光顾。

  可现下呢,爷奶爹娘还有妻儿兄弟全都住进了城里,再也不用担心会有粮食被抢、家人死伤的事发生。

  知州大人算是一步到位解决了众村民的忧心和不安。

  说来也是可怜,今年他们家可是第一次过上了安心年。

  再有就是发年货的事,话说当城门卫这么久,他们还是头一回遇上有年货发的事。每人大米面粉各二十斤,还有十斤猪肉、四斤糕饼,另外还有二两银子的奖励,

  守城卫们还清楚记得,那日他们提着这些年货回家时,邻居们眼里的艳羡,以及家里人的惊讶和欢喜。

  昨日守城卫们还聊起过此事,都觉得再没比今年一整年更让人过得舒爽的日子了,家里人不但住到了城里,弟弟妹妹们还在作坊找到了挣银子的营生,让自己减轻了不少养家的压力,而这一件件的好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有个一心为民的知州大人啊。

  此时众守卫想的是,难怪老辈人都说人不可貌相,谁能想到,在他们眼里这样一个跟自家小弟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居然会有这般大的能耐,能耐到才不足一年,就把原本萧条荒凉的永宁城给盘活了。

  见到儿子后,林三柱自是上上下下先把人打量了一遍,等发现并没挂彩的地方后,才吁出一口气。

  而钟荣,很快从马鞍上解下一只布袋来,然后给几个守卫递了过去,“喏,明日你们把这个挂到城门上,若有百姓问起,就说是山戎贼首的首级。”

  啥?首级!!

  城门卫们吓了一大跳,可等反应过来是山戎人的后,立马又兴奋了起来。

  特别是张东子和何贵祥两个,原先他们的家就在乡下,所以,他俩可以算是看着山戎人做的恶事长大的,若问两人这辈子最最痛恨的是谁,绝对非山戎人莫属。

  所以,在听到袋子里装的竟是山戎人的首级后,张东子立马满脸喜色的把布袋接了过去。

  至于何贵祥,此刻看向林远秋的眼里,只差放着光了,“原来大人您今日这般早出城,竟是杀山戎贼首去了啊!”

  对哦,其他几个城门卫才想起,今日他们大人可是老早就出城去了呢。

  张东子满是感动,“大人,您真是咱们永宁州百姓的好大人啊!”

  钟荣自然不会错过给女婿搏名声的机会,随即笑道,“何止贼首,此次你们知州大人,可是领着兵卫一举诛杀了两百一十三名山戎贼人呢。”

  钟荣为何会这般清楚,当然是因为马匹了,今晚他们缴获的马匹正是这个数。

  两百一十三?老天!

  这下不止几个城门卫眼睛惊成了铜铃,就连一旁的林三柱也差点惊掉了下巴。

  咋这么多啊,哎呦,老天保佑老天保佑,还好他家狗子全须全尾的回来了。

  而林远秋,在看到那个高兴的不能自已的兵卫,正把手上提着的布袋跟甩饼似的左晃又荡,他的眼睛都没敢往对方手上多瞟一下。

  话说,这也太惊悚了吧。

  林远秋也是刚才从军营里出来时,才知道岳父取了堆堆帽的首级。

  说来也是奇怪,林远秋想起今晚自己朝山戎人射箭的时候,可是没有一丁点的害怕,有的只是替百姓们报仇雪恨的理所应当。

  可这会儿看到装着首级的布袋,心里却有些发毛,该是自己见识太少的缘故吧。

  林远秋心想,自己作为一个手掌兵权的知州,往后这样的事情肯定还会有,所以一定要尽早适应起来才行。

  关于悬挂山戎贼人首级的事,原本林远秋觉得没这个必要,反正歼灭就歼灭了。可这会儿他看到城门卫们脸上激动的表情,突然想起岳父说的那句鼓舞士气的话。

  是啊,士气不止行军打仗的兵卫必须要有,拽耙扶犁的农人以及勤劳致富的商人也是不可或缺的,被山戎人心惊胆战了这么些年,百姓们也该好好解一解心中的郁气了。

  “爹,您怎么才穿了这么点衣服?”

  扶林三柱上马时,林远秋摸到了他爹冰冰凉凉的手。

  林三柱不以为意,“门卫那边有火盆烘着,爹不觉着冷呢。”

  林远秋可不信,很快解下斗篷让林三柱批上,大冬天的可别动出了风寒。

  儿子的性子林三柱可是知道的,所以也没推辞,干脆利索的把斗篷穿上了,不过等他家狗子上了马,林三柱忙把斗篷展开,然后把儿子也裹在了里面。

  看着前头两人一骑的父子俩,钟荣觉得父慈子孝大概就是如此吧。

  “爹。”

  “啥事?”林三柱抱着儿子的腰,把斗篷捂得严严的。

  “明日您拿两千两银票到钱庄换些散银回来,儿子要拿去军营嘉奖兵卫。”

  “诶,爹晓得了。”

  林三柱自然知道儿子说的是那笔银钱,还别说,把银子用作嘉奖兵卫,实在太合适不过了。

  ……

  按理来说,这会儿已是子时,守岁的人早该回房睡觉才是。

  可此刻衙署后院的正房里,依旧灯火通明。

  老林头和吴氏坐在上首,其他人也全都在,虽时间已经很晚,可众人都没有要回房的意思,都这个点了,远秋他们还未回来,怎么可能静的下心去睡觉。

  至于家里的小娃儿们,因为实在困的不行,早已躺在他们的娘亲和祖母,还有爹爹的怀里睡着了。

  宝儿也一样,才两个多月的他正是最贪睡的时候。钟钰柔抱着儿子,看着他可爱的睡颜,心里却半点不得放松,不知相公现在怎样,还有父亲和大哥二哥,也不知他们如何了。

  虽钟钰柔对父亲和哥哥们的身手有着信心,可山戎人的凶悍是出了名的,所以在没看到他们回来之前,怎么能放心。

  见公婆一副提不起精神的样子,周氏关切道,“爹,娘,您俩肚子饿不饿,要不儿媳去煮些面条过来?”

  因着都心里记挂着事,今晚除了一群小的,其他人都没怎么吃年夜饭,老林头和吴氏更是只捧了捧碗,没吃上两口饭就放下碗筷了。

  老林头摇头,“等远秋他们回来再说吧。”

  吴氏也是一样的想法,她现在一点想吃饭的心思都没有。还有老三,一天没看到人了,自己生的儿子自己知道,吴氏可以确定,她家三儿子肯定一整天都等在城门那里。

  自己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要说儿女心最重的,就数老三了。

  吴氏正想着这糟心玩意也不知有没有吃饭,却听院子里有噔噔噔的跑步传来,冯氏反应最快,“蹭”地一下站起身,就往门口走去,钟钰柔紧随其后。

  屋里众人的目光也都聚到了门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