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连三日的送春联,如同一场盛大的集会,让百姓们都喜气洋洋的。

  拿到春联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张贴到了大门上。这可是官老爷写的字,有它贴着,想来新的一年定能万事顺心,百邪不侵。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到了腊月二十九这日,出门的百姓就少了许多,既然已置办好了年货,那么这会儿的他们,自然是安安稳稳在家等过年了。

  相比起城中百姓们的心情愉悦,此时衙署后宅的气氛就要紧张了许多。

  正屋里,除了林家人,钟荣父子三人也在。

  而吴氏,看到身材修长且瘦的小孙子,很想说上一句“远秋,要不咱们还是算了吧”的话,可看到小孙子坚定的目光,便知道自己说啥也没用,就像自家老头说的,这弓都拉开了,哪有不射箭的道理。

  看到吴氏和老林头眼里的担忧,林远秋开口说道,“爷,奶,你们放心吧,孙儿会尽量小心些的。”

  “五弟,要不明日大哥也跟你一道去吧。”想到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山戎人,林远枫总觉得不放心。

  林远松也忍不住说道,“五弟,明日二哥也和你一起去吧。”

  “还有我们!”

  “对,还有我们!”

  林远槐和林远柏齐齐表态。

  明日一战,可出不得一点纰漏,钟荣可不觉得林远枫他们跟着就能人多力量大。相反,届时说不定还会成为负担,所以钟荣是绝对不会答应让林远枫他们一起跟着的。

  是以,没等林远秋开口,他就摇头拒绝了,“此次行动非同小可,为安全和顺利起见,几位亲家伯哥还是不要跟着了吧。”

  说实话,要不是此次的行动是女婿提的议,有好些地方还得女婿来安排,钟荣就连林远秋都不准备让他跟着。

  “远秋,记得千万不要逞强,打不过咱就跑,听到了吗?”

  冯氏的说话声听着有些哽咽,当官有啥好的,每天忙忙碌碌不说,还动不动让人提心吊胆的。

  周氏一听妯娌的话,连连点头,“远秋,你娘说的对,咱们打不过就跑,没啥可丢人的,命保住才是最最重要的。”

  “对对对!”林大柱也忍不住说道:“你娘和伯娘都没说错,老辈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咱们这回收拾不了山戎人,下回再收拾也不迟。”

  老林头也是这个意思,他深吸了一口旱烟,随后开口道,“远秋,听你娘,还有你大伯大伯娘的。”

  “嗯!”林远秋点头,“孙儿知晓了。”

  林远秋可以确定,若是打不过,自己是绝对会跑的。话说,要不是山戎人实在可恶,他也犯不着冒着危险去收拾他们。

  等林远秋回到房里后,才想起今晚自己爹好像啥话都没说。

  见相公回来,钟钰柔一把抱起正躺在床上咿咿呀呀的儿子,然后往林远秋怀里一塞,“相公,你可要记得家里还有未满周岁的宝儿呢。”

  说罢,钟钰柔忍不住呜咽了起来。

  林远秋还是第一次看到妻子掉眼泪,一时竟不知该怎样安慰,他能理解妻子的担心,毕竟明日要去面对山戎人的不止是他,还有岳父和两个舅子,一下子四个最亲的人要去冒险,妻子怎么可能不着急。

  可山戎人这个祸害不除,不说百姓们生活得不到安宁,就是自己,有这个阻碍在,想把永宁州和定胡县治理好很难。

  所以如今这样天时地利的好时机,林远秋肯定不会错过。

  “钰柔放心,明日我和爹他们肯定都会平安回来的。”

  说着,林远秋伸手搂过妻子,亲吻了她的额头,“咱家宝儿还等着爹教他识字呢。”

  ……

  因着一早就要出发,怕吵到妻儿,昨晚林远秋是在书房睡的。

  才睁开眼,林远秋就翻身下了床,待看到外头并没下雪,天也并非是下雪前的灰蒙蒙时,林远秋当即就放下了心。

  看来,今晚山戎人过来的可能性很大。

  钟荣和钟锦安、钟锦华也早早起了床,同样,在看过天色之后,父子三人也对今晚山戎人会过来充满了信心。

  和家里大多人一样,周氏昨晚基本没睡,再想到小侄子举试时都是自己做的饭,所以天还未亮,她就一个骨碌起了床。

  周氏想的是,自己做的饭肯定对小侄子的胃口,你看,当初小侄子吃了自己做的饭就中了榜,那么今天吃了她的饭,肯定也能打胜山戎贼人的。

  结果等她到了灶房时,看到冯氏和刘氏已经在揉面了,而婆婆吴氏,正拿着火镰,准备点火煮粥。

  看到大嫂过来,冯氏立马把粘在手上的面粉搓了搓,“娘,儿媳去抓一条鱼过来,大嫂烧鱼好吃,我家远秋就爱吃鱼。”

  吴氏本想说哪有大早上就吃鱼的,可一想,今日可是除夕,再说鱼就是年年有余的意思,自家远秋吃了鱼,不就代表能把命余到明年嘛,这实在是太吉利了。

  想到这里,吴氏忙大手一挥,“抓,快去多抓几条,还有亲家姥爷和亲家俩舅舅呢!”

  于是,林远秋和钟荣,还有钟锦安钟锦华,四个人十分难得的在年三十的这天清晨,吃了一顿味美的全鱼宴。

  等吃好了早饭,也才卯时三刻。平安牵来了红豆,平实则抱着自家公子的弓和箭囊。

  钟荣与两个儿子很快也牵了自己的坐骑出来。

  今日他们之所以要早早过去军营,除了要与兵卫们做一番战前演练外。最主要的还是州府兵营离毛沿村有三十多里路,而他们过去时只能步行,所以得早点出发,争取在天黑前准备好一切。

  时间已是不早,林远秋没再耽搁,与家人告辞后,四人就牵马出了门。待上马后准备策马启程时,林远秋若有所觉,等转过身,果然看到他爹正站在大门外,眼睛红肿的只差成了灯笼。

  而林远秋,在看到这双眼睛的刹那,突然有些触动,心中也生出许多莫名的情绪。

  来到异世近二十载,要说与自己最最亲的,非眼前人莫属。

  林远秋的脑海里很快浮现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舐犊之情,从衣襟里掏出热乎乎的包子;在私塾门口等待的身影;还有每回自己出考场时那个并不宽大的肩膀。

  林远秋突然觉得,作为儿子,自己必须对爹的养育之恩有个交代。

  虽对今日的自身安全,林远秋会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可都说刀剑无眼,特别自己今天要面对的是擅长骑射的山戎人,所以这其中的意外,林远秋真的估算不到。

  真要是有个万一,那么自己就再没机会回报这份恩情了。

  想到这里,林远秋翻身下马,而后双膝跪地,朗声道,“爹,儿子给您磕头,多谢您的养育之恩!”

  说罢,林远秋就准备连磕三个响头。

  林三柱正纳闷儿子喊他做啥呢,结果就见到了这么一遭。吓得他掉头就往院子里跑,嘴里则高声嚷道,“不算不算,老天爷,您可要看清楚哈,狗子的磕头他爹可没收到,没收到就不能算。所以,臭小子,你还欠着你老爹的恩呢,可别想赖在外头不回来!”

  啊呸,啊呸呸呸,啥叫不回来,林三柱扬手朝着自己的嘴就是一巴掌,“我家狗子定能平平安安长命百岁的!”

  ……

第202章 准备就绪

  自林远秋拨了招募兵卫的银两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募到兵卫一千七百多人。

  如今整个州营的兵卫已达到了二千六百多,而这些兵卫中,有好些原本就是从这个兵营被退回去种田的,所以一听到招募,这些人很快就过来报了名。

  林远秋可以肯定,再有一个月,自己就能把永宁州原本三千兵卫的总数给招齐了。

  今日是大年三十,虽兵营中并没像城中的大街小巷那样处处挂着灯笼,可年味也是足足的。这不,每间营房门外都有春联贴着,这是钟锦安和钟锦华特地让妹夫给写的。

  除了张贴春联,还有就是年三十的伙食了。为了让兵卫们过个好年,昨日伙房里可是把养着的十几头大肥猪全都杀了,然后烀猪头,卤猪耳,炖大碗肉,一大早伙房里的十几个伙夫就开始张罗上了。

  等林远秋他们到了兵营时,正是猪头肉煮的最喷香的时候。

  今日要去毛沿村的九百名兵卫,差不多都是五年以上的老兵,是钟荣精挑细选出来的。

  这些兵卫的身手虽谈不上出色,可性子却是稳重的那种,毕竟今日的行动需要埋伏在野外,若是沉不住气露出马脚,那就前功尽弃了。

  毛沿村共有民房五十多间,除去临近山脚的二十来间,剩下的三十多间林远秋把它们一一做了分配。

  按正常来说,靠近村口的那几间宅子肯定首当其冲,想来山戎人过来时最先光顾的也就是这几间,所以他们的主要兵力自然也是这些宅子,至于靠后的宅子,肯定也不能忽略。

  那日林远秋去毛沿村查看时,就把村里大致的地形图给画了下来,特别是房子的分布,所以这会儿照着图纸安排起来很是得心应手。

  “咱们尽量把人引到最前排的几间宅子里。”

  林远秋觉得,他们这边只有同步动手,在安全上,才能最大程度的得到保障,不然这边已经出手了,那边还有不少山戎人在村道上或者围墙外,到时恐怕就要硬碰硬了。

  不是说他们没有胜算,而是能尽量减少自己这边的伤亡才是最好的结果。

  行兵布阵,激励士气。

  林远秋指着最前排的一间宅子对一旁的王永清下令道,“王百夫长,你领黑虎营就蹲守这间宅子,切记,等山戎人进院子后,再动手,可知?”

  王永清抱拳单膝,“是,下官听令!”

  “周百夫长!”

  “下官在!”周兴河躬身。

  林远秋指向另一间宅子,命令道,“你领白虎营的兵卫蹲守此处!”

  周兴河单膝跪地,朗声道,“是,下官领命!”

  自钟荣接管兵营后,就依着泾州大营那边的管理,让每个百夫长给自己的百夫队取了名号,所以才有了如今黑虎营、白虎营等这些称呼。

  随后,林远秋把剩下的几间宅子也都一一做了分配,而靠近山脚的那些,则安排了兼顾。

  “李百夫长!”

  “下官在!”李金山躬身。

  林远秋手指着进村的唯一通道,再次下令,“本官命你带领一百兵卫驻守村口,若有山戎贼人逃窜出村,格杀勿论!”

  李金山中气十足,“是,下官领命!”

  一刻钟后,九百兵卫就在校场集合了。此刻每个人的腰间都绑着一只装满火油的陶瓶,瓶口则塞了木塞,这样等行军时,火油才不会漏了出来。

  等到了毛沿村,兵卫们就会把木塞取下,换上带着布引信的棉布塞子,到时一声令下,兵卫们直接把引信点着了,然后抛出去就成。

  除了装了火油的陶瓶,弓箭和砍刀也是必备的,有了弓和箭,就能防止山戎人爬墙出来。至于砍刀,自然是近身搏斗时用的。

  最后就是棉被,每个兵士背上都有一床棉被背着。

  方才林远秋直接给大家做了绑棉被的现场示范,方方正正的背在身上,除多了十来斤的重量,其他倒不觉有碍事的地方。

  很快,十几名伙夫抬了热气腾腾的馒头过来,每个馒头里都有一大块猪肉夹着,伙夫们拿出油纸,然后四个馒头一包,挨个给大家分了过去。

  而兵卫们,接到馒头后马上塞到了衣襟里,很快,大家的胸口就被馒头抵的热乎乎的了。

  至于水,自然是不用带的,现下到处都积着雪,口渴时抓一把塞进嘴里就成。

  林远秋接过馒头后,也直接塞进了衣襟,此时的他,满脸严肃,看了看在场的所有兵卫后,林远秋高声道:

  “食君禄,解君忧,诸位可还记得本官曾与你们说的话,本官说过,凡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者,自少不了给他的嘉奖,此话一直有效。今日凡参与杀敌者,每人奖银二两。另,抓得敌首者,不论生死,都奖银三十两,听明白了吗?”

  “明白!”听到居然有三十两的嘉奖,众兵卫嗓音嘹亮。

  林远秋举剑,“出发!”

  随即就带头出了兵营,钟荣紧随其后,接着便是各百夫长和领着的兵卫,很快,近千人的行军队伍浩浩荡荡往毛沿村而去。

  若在平时,三十多里路只需走上一个半时辰就能抵达,可现下地上有积雪堆着,行进起来,速度自然就没那么快了。

  临近午时出的营,期间每走半个时辰会安排歇上一会儿,等到了毛沿村时,已是申时正了。

  林远秋很庆幸自己今日穿了鹿皮靴,否则在雪地上走了这么久,早就鞋子打湿,水渗进鞋肚子里了。

  至于兵卫们,自然不用担心,今日他们穿的都是马靴,马靴用的猪皮,也是不易进水的。

  这会儿离天黑差不多还有两个时辰,虽看着时间还宽裕,可林远秋不敢耽搁,很快传令下去,让大家依照先前的计划,把现场布置了起来。

  钟荣领着兵卫去了院子里的柴房,不多会儿,就把前几日存放在那里的几十盏油灯拿了出来。

  有兵卫上前,把宅子大门上的锁给撬了。然后每间屋宅内都各放了一盏油灯,再把北面其中一个窗户的窗栓打开。

  接下来就是最最关键的一环了,那就是把大门关上,门后背用木头顶住。

  而顶门的技巧,能决定山戎人把大门推开的时间,按照今日的计划,自然是多花上一些时间最好了,这样就能保证山戎人全都进了院子。

  顶门的木头,前几日就已经准备好了,这会儿直接抵上就成。

  在这一方面岳父他们是行家,林远秋就没有参与,他现在正和几个兵卫一起,给从军营中带过来的二十几只鸡绑上腿,然后再往头上罩上一个黑布帽,这些布帽还是林远秋特地让娘给他缝的,小小一个套在鸡脑袋上刚刚好,帽沿上还有两条细布绳,系上之后就不怕它掉下来了。

  最后,这样戴了帽子的鸡,大家在每间宅子的堂屋都放上了一只,再倒扣一个箩筐,把捂了眼睛的鸡罩在里面,箩筐上又找了些破瓦罐或瓦罐碎片压着。

  忙好了这一切,兵卫们便从北面窗户撤出。

  林远秋最后看了看堆在院墙内的一捆捆芒草,因担心山戎人会瞧出异样,所以芒草的摆放是很随意的那种,不仔细琢磨,根本发现不了有不对的地方。

  撤出院子后,接下来便是蹲守了。

  钟荣朝众百夫长挥手示意,百夫长得令后,很快领着自己的手下兵卫掩藏了起来。

  其实四处都是雪,要藏身并不难。兵卫们找了一个稍微不显眼的地方,打开包裹了白布的厚棉被,然后半床垫在身下,半床盖在身上,最后把脑袋往里一缩,老远看去,就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了。

  林远秋相信,等到了晚上,哪怕离的再近,也发现不了这里居然是一团被子,肯定都以为是雪堆呢。

  而躺进被窝里的兵卫们,简直对他们的知州大人佩服的不行。大冬天的,有这样一床厚被子裹着,寒风再是凛冽,也吹不到他们身上。

  摸了摸怀里的夹肉馒头,还是热乎乎的,没等众兵卫把流到嘴边的口水咽回去,就听到三声清脆的哨子声,先前可是说好的,三声哨子的信号则代表可以吃饭的意思。

  哈哈,终于可以开吃了。

  众兵卫迫不及待从怀里掏出了油纸包,打开,四个夹了喷香猪肉的大馒头很快就露了出来,众兵卫最后再吸溜了一下口水,开饭。

  林远秋也不例外,忙活了大半日,他早就前胸贴后背了,特别是脚底板那里,绝对走出了水泡。林远秋边吃馒头边想,等这次事情结束,自己的晨跑一定要练起来了,不然这脚力实在太丢人了。

  到底都是纪律严明的,近千人的吃饭场面,居然没发出一点声响,有的只是香气四溢的肉香。

  天渐渐暗了下来,等西边的光亮只剩下最后一抹时,钟荣又吹响了嘴里的哨子。

  这时就有兵卫飞快从被子里钻了出来,然后动作迅速的从开着的窗户跳进了屋,片刻后,三十几间宅子里都有了光亮,这是把屋里的油灯给点上了。

  点灯兵卫跳出窗户,然后做着最后的扫尾,先把窗户关严,再是院门,从里栓上,等检查过后没发现遗漏,就纷纷翻出了围墙。

  所谓瓮中捉鳖,即是在大坛子中捉甲鱼,好以此形容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轻而易举或者很有把握就能得到。

  林远秋的瓮中捉鳖也一样,这会儿瓮盖已经打开,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便是耐心等着山戎人入瓮了。

  至于不同之处,应该就是,他们今日是为了瓮中炖鳖而来。

  看着棉被外越来越暗的天色,众兵卫头一回生出山戎人快点来的期盼。

  ……

第203章 瓮中炖鳖

  等待的时间,总显漫长。

  不过兵卫们并不着急,一个个的目光都集中在通往村口的小道上。这副不急不躁的模样,除了他们本身过硬的军人素质,最主要的还是有厚棉被裹着的缘故,否则被刺骨的寒风连刮好几个时辰,再是沉稳的人,也难免会生出急切来。

  相比起兵卫们的淡定,此刻的林远秋倒是有些心急了,这会儿已差不多戌时正,也就是晚上八点多了。

  都这个点了,今晚山戎人还会过来吗。

  可想到这个时节正是北戎粮食最缺乏的时候,林远秋又对他们的到来有了信心。

  山戎属游牧,而游牧民族的生活一直备受气候的影响,每年的春季和夏季,是牲畜怀孕产崽的季节,也正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所以这两个季节,山戎人基本不会往这边来。等到了物资匮乏的冬季,为了安稳度过寒冬,山戎人就会打起旁的主意。加之这个时候也没了春、夏季的忙碌,他们自然放开手,四处抢夺了。

  林远秋的左边是岳父的被窝,右边则是钟锦安和钟锦华的,对于岳父和两个舅子的举动,林远秋自然明白,这是把他夹在中间,好随时保护着呢。

  自来到塞北后,林远秋就一直受着这样的待遇。若是出城,必定有岳父他们相随,这般时时守护,林远秋心里要说不感动那肯定是假的。

  再想到岳母她们都还在京城,先前听岳父和舅兄们的意思,他们三人是准备一直待在塞北,直到他的知州任期结束,才会离开。

  这让林远秋更是过意不去。

  其实林远秋不知道的事,他的岳父和两个舅兄,如今正乐在其中呢。

  特别是钟荣,原本他还想着这辈子怕只能在家里待着了。可自从跟女婿来到塞北帮着掌管州营兵卫后,整个人仿佛又回到了泾州大营的时候,精神状态也是前所未有的好,每日带领兵卫们练武、练兵,再也不会觉得自己一身功夫没有用武之地了。

  至于钟锦安和钟锦华,那就更不用说了,在他们看来,帮着父亲打打下手,与兵卫们一起切磋武艺,实在比守城门好多了。

  说实话,虽妹夫的三年任期未到,可钟锦安和钟锦华已经开始担心离开军营之后的事了,到时得多无聊啊,要是能一直待在兵营就好了。

  若林远秋知道舅兄们的心中所想,肯定会感叹上一句,不愧是骁勇善战的忠勇伯后人。

  据林远秋所知,除了如今的忠勇伯,也就是岳父的嫡兄,前两任忠勇伯都领过兵打过仗,且都是有勇有谋的。

  想来岳父和舅兄正是遗传了他们吧。

  “下雪了。”

  林远秋正准备从被窝里探出头,好朝村口处看看,就听到了岳父的惊讶。

  下雪了?

  他忙仰起脸去感受,果然,片片小雪花落在了脸上,冰冰凉凉的,让林远秋的心一下子空落落了起来,看来,今天他们怕是要白忙一场了。

  钟荣也有些失望,连着准备了好几天,结果白期待一场。

  唉!

  没等钟荣叹完气,远处隐约有“嗒嗒嗒”的马蹄声传来。

  声音有些杂乱,一听就是来了很多马匹的样子。

  来了来了,终于来了。

  林远秋只觉自己的心开始怦怦直跳,他伸出右手狠狠往大腿上掐了一把,好提醒自己别紧张,待会儿一定要沉着应对。

  而钟荣,则抬起头,朝着身后连着学了几声山雀叫,听着清脆婉转,这是提醒众兵卫都提起精神,贼人来了。

  马蹄声越来越近,钟荣细听了一会儿,很快朝林远秋比出两根手指,意思大约有两百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