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大夫的这番话,林远秋才安心了下来。既然没了担心,那么剩下的就是喜悦了。

  想到再有半年多,自己就可以抱上一个软乎乎的与他血脉相连的孩子,林远秋心里是忍不住的激动,他握住妻子的手,感激道,“钰柔,辛苦你了,还有,谢谢你!”

  听到女婿贴心的话,钟荣心里别提有多舒坦了。

  话说心疼自家闺女的女婿谁都喜欢,钟荣也一样,他还是那句话,自己命真好,居然得了一个这么好的女婿。

  林远秋的好心情,一直持续到上床睡觉时,都未减弱半分。

  对着自己的孩子,更是各种操作,一会儿摸着钟钰柔的肚子,与胎儿说着话,什么宝儿我是你的爹爹,听得钟钰柔差点笑岔气去。

  一会儿又把耳朵凑到钟钰柔的腹部,说是想听一听孩子的心跳声,结果只听到一阵“咕咕”的肠鸣,这是肚子饿了?

  钟钰柔的脸“噌”的一下就红了,晚饭时因觉得有些反胃,她没吃几口饭菜,所以这会儿肚子饿是肯定的。

  林远秋抬手摸了摸妻子的额头,笑道,“有啥不好意思的,想来是咱们宝儿饿了,你等着,相公这就给你煮面条去。”

  说罢,林远秋当即卷起衣袖往驿站厨房而去,准备大显身手一番。

  只是等他到了那里之后,才发现出门在外果真不方便,这不,厨房门上正挂着一把铜锁呢。

  最后,等喊来驿卒开门,再把面条做好,钟钰柔已经睡着了。

  ……

  为了稳妥起见,林远秋还是决定在驿站多停留一日,而后去县里找来了大夫。

  大夫把过脉后,与昨日老郎中一样的说辞,那就是胎儿和孕妇都很康健,现下无须吃药安胎,至于怀孕的月份,也是快三个来月了。

  冯氏和吴氏一听,终于放下了心。

  都说有备才能无患,林远秋还是让大夫给开了几副安胎药,接下来他们一直都在路上呢,真要有什么,大夫可没这么及时。

  接着,林远秋和岳父,还有镖师们又重新商议了路程,把原先每隔三天休整一日的行程,改成了每隔两天。

  反正离到任的规定日期还有四十六天呢,在时间上是绝对充裕的。

  如今看来,幸好他们提早了这么多天出发,否则现下就有些头痛了。

  镖师们自然没有异议,不管是两日也好三日也罢,对他们来说都是一趟走镖。且增加的天数,雇主也答应另外给补银子了,所以并没有区别。

  只不过如此轻松的走镖,镖师们还是头一回遇到,别说,还挺新奇的。

  ……

  之后的路程,就依着行两日歇一日的安排,且遇到下雨天,还会在驿站多待上一日,这样的日程,果真一点都不累人。

  虽每回歇宿都在驿站里,可镖师们还是跟之前一样,依旧自己架锅煮饭。

  见他们吃的都是菜干居多,老林头让林三柱拿了腌兔和腌鸡给镖师们添菜,且每次遇上有新鲜猪肉卖时,也会给他们割上几斤。

  不说出门在外,吃的好一些才有精力应对路上的疲累,就是冲着人家是保自家安危来的,老林头都觉得应该多照应镖师们一些。

  此次出行,最让林远秋意外的,是家中的这些孩子们了。

  不论是才三岁的墨铭和墨泽,还是稍微大一些的几个,都十分乖巧的听从大人的安排,添衣服喝水都没有二话,也从来没有哭闹的时候。

  在出发前,林远秋特地让大堂哥去药店抓了好些治风寒发热的药,怕的就是这些孩子途中会出状况,现下看来,倒是让人松了一大口气。

  林远秋不知道的是,自定下要跟着夫君一起去塞北后,高翠、秦荷花,还有王云香和丁菊,可都是做了十足的准备的。

  几人先是跟孩子们说了要出远门的事,然后又与他们细说了该注意的地方,就连若是不听话乱跑,路上有拍花子的事都说了。

  且为了之后能有精力管顾好这些孩子,高翠几个还悄悄做了决定,那就是暂时不准备再要孩子了。

  所以在出门之前,她们特地去找老大夫开了避孕的药丸。

  这件事,林远枫几个也是知道并且同意了的。

  在他们看来,此去塞北忙碌是肯定的,而眼下最要紧的,就是全家齐力帮五弟把差事当好。

  至于生孩子,以后有的是机会。

  ……

  自家狗子心细,林三柱是一直都知道的,可自打儿媳怀孕后,林三柱发现自己对儿子的了解还是少了。这一路,狗子对媳妇的细心照顾,反正林三柱是自叹不如的。

  而钟荣,还有钟锦安和钟锦华,看到女儿(小妹)红润的脸色,父子三人嘴角上的笑容都没怎么停歇过。

  不过自进入翼州地界后,众人脸上的笑明显少了许多,且眼中也多了担忧。

  特别是懂农活的老林头和林大柱林二柱,因为这边与旁的地方区别真的很大。你看那路边的地,颜色偏浅,且看着硬实实的,这样的地别说种出高产的粮食了,就是想有稍微好些的收成都不太可能。

  再看路两旁的房子,大多都是歪歪斜斜的泥巴房,那屋顶,感觉大风一刮就能飞走的样子。

  还有这边的绿植,看着也是不多,那些树一看就是……咦?

  望着不远处的一大片树林,林大柱惊喜道,“爹,您快看,那一片是不是柿果树!”

  林二柱一听,忙把布帘掀的更大一些,而后飞快探出头去。

  要说离开京城最让林二柱舍不得的,就是庄子上的几百棵柿果树了,那可都是银子啊。所以等看到这边居然也有成片的柿子林时,林二柱的脑袋瓜里立马蹦出“又有银子可挣”的开心想法。

  林三柱也看到了,还有林远枫和林远松几个。

  所以之后的半天路程,林家人咧着的嘴就没合拢过。

  也可以说,自看到第一片柿子林开始,大家的眼睛就都在马车外了。包括此刻已有些显怀的钟钰柔,不过她的开心要多上一层。

  在钟钰柔看来,有了这么多柿子树,那么相公就有办法让这边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了,所以,这不就是妥妥的政绩吗。

  等看到进入永宁州地界,也依旧有许多柿果树后,林家人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回到了肚子里。

  话说,没有什么比在陌生的地方发现自己的擅长,更让人开心的事了。

  ……

第186章 冷清

  永宁州和定胡县相隔并不远。

  林远秋觉得,既然自己是永宁知州,那么要居住的地方,自然在知州衙署这边了。

  只是不知衙署后院有多大。

  不过从之前自己见到过的县衙以及府衙来看,衙署住下他们一家应该是没问题的。而有些拥挤也是肯定的,毕竟这边宅子的大小与京城的四进大宅院可不能相比。

  马车到了永宁城外已差不多申时。

  这个时间点,林远秋自然不会再选择进城。那知州衙署还不知有没有收拾过呢,别到时灰层满处,还得临时整理后才能住人,所以他们不如明早再过去,今晚就歇在城外驿站好了。

  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如今终于到了地方,要说不开心那肯定是假的。

  特别是林墨俊和林墨诚,还有林墨明几个小的,以前最爱乘坐马车的就是他们,每回只要一听到去庄子上,几个娃儿说是两眼放光都不为过。可经过这么一个多月的马车坐下来,已经厌烦的不能再厌烦了。

  所以这会儿到了驿站后,小娃儿们都迫不及待的下了马车。就连林婉清和林婉莹亦是如此,再看他们的脸上,全是一副终于到了的轻松模样,看得吴氏和老林头忍俊不禁。

  见爹娘要从马车上下来,林大柱和林二柱,还有林三柱,兄弟三人忙上前搀扶。

  这若换做之前,吴氏早跟几个儿子说不用了,可现下,还真不是逞强的时候,她和老头子总归是上了岁数的人,这许多日的风尘仆仆,确实挺累人的。好在这一路过来,除了累一点,其他还算顺利,这样就很不错了。

  见三儿子今日依旧是一身绀色长褂,吴氏有些纳闷,她怎么觉着老三好像从京城出来后,就一直穿着这身衣裳了。

  所以,这是一直都没换?

  心中有疑问,吴氏肯定要问清楚了,“老三,娘看你出京时就穿着这一身了,咋这么多日也没见你换衣衫啊?”

  听到婆婆这问话,一旁的冯氏心下点头,她也纳着闷呢,这段时日夫君也不知怎么回事,不但懒得换衣衫,就连睡觉都穿着这身,每次只把衣衫上的灰层拍了拍,然后就当作里衣了。

  冯氏心想,这幸好不是大热的天,也亏得这身衣裳颜色耐脏,否则怕是早不能见人了。

  林三柱不以为意,“娘,换啥衣裳啊,咱们又不是游玩来的,这般瞎讲究做啥!”

  一听这话,在场所有“瞎讲究”的人,都忍不住往自己身上看了看,特别是林大柱和林二柱,早上起床时,他们才换了一身,现在听三弟这么一说,还真有些不好意思,对啊,他们又不是来游山玩水的,弄得这么光鲜做啥。

  看着明显被他爹带偏了思路的大伯二伯,林远秋却是想到了旁的。

  他爹不会是把那些银票给带在身上了吧?

  不得不说,最了解爹的,还得是爹的儿子,一猜一个准。

  自定下外放的日子后,林三柱除了忙碌家中的安排,剩下的就是琢磨地下埋着的那些银票了。这可是有好几万两呢,他可不放心离开它们太久。不然哪天来了个偷子,自己可是哭都找不到地方去。

  原本林三柱是准备先到钱庄换成几张大面额的,可又怕那些开钱庄的东家和圣上认识,自己这么多银票拿过去,到时候人家一查,发现他是林修撰的爹,那可就麻烦了。

  最后,左思右想了好几日的林三柱,干脆把所有银票用布包好,然后绑在身上直接带到塞北来了。

  面对自家狗子投来的目光,林三柱装作没看见,快步走到后头几辆马车那儿,指挥家丁们抬行李去了。

  儿子居然让他把银票留在原地不要动,自己才不会那么傻呢。

  听到驿卒来报,说是知州大人来了,刘驿丞忙快步迎了出来。

  自从收到朝廷邸报,知晓永宁州将有新知州过来上任后,驿站这边就做好了迎接的事项。拆洗被褥,打扫房舍,里里外外都收拾的清清爽爽的。虽不知新知州会不会入住驿站,可该有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待看到,一身青色官员常服穿着的林远秋,刘驿丞便知此人就是新来的知州大人了,忙上前行礼道,“下官参见知州大人!”

  林远秋早已打算好,自己接下来该走的风格路线。那就是话不多、事不拖、人不作,特别是“话不多”这一点,都说言多必失,一个话语太多的人,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人摸清楚脾性,也很容易让人猜透你的心中所想。

  且自己一个年轻的新手地方官,保持该有的严威还是必要的。

  是以,这会儿对于刘驿丞的揖礼,林远秋除了点头示意对方免礼外,并没多说旁的话。

  上官的这副模样,倒让刘驿丞一时有些心中突突,他没想到知州大人看着岁数不大,威严却盛,难怪年纪轻轻就能官居五品了。

  想到这里,刘驿丞又提了提心,待看到知州大人已迈步向前时,忙快步跟了上去。

  刘驿丞准备待会儿再叮嘱手下驿卒一番,让他们可得把差事当好了。

  林家人还是头一回看到林远秋这般官威十足的样子,心中惊诧的同时又带着满满的自豪。

  特别是林三柱,见到驿丞对他家远秋很是恭敬小心的模样,心里的骄傲已快满溢了出来。

  而钟荣,在看到女婿的表现后,心中突然生出“女婿怕是一品大员都能轻松胜任”的想法。

  吃好了晚饭,女眷们领着孩子们回房洗漱休息去了。林远秋也与钟钰柔回了房,把接下来的事都交给了他爹,还有大伯二伯以及堂哥他们去商量。

  既然已经把人送到,那么镖师们的这趟走镖也算顺利完成了,等过了明日或者后日,他们自然要返程回京了。

  而车夫们也差不多是这样,不过他们想在城里等上几日,看永宁城这边有没有要雇马车去京城或是沿途州城的客人,不然这样千里迢迢的空着马车回去,总觉得有些可惜。

  林三柱依着儿子的话,把剩下的车费和镖师费都结清了。

  除此之外,还另给每人都发了红封,算是答谢他们一路的辛苦。

  镖师,趟子手,还有车夫们,自是连连道谢。

  林远枫和林远松几个,则把剩下的腌兔和腌鸡又给镖师他们送了几只,算是给他们回程路上当菜吃。

  林记盘出去时,林三柱把店里的货物都拿了回来,并未与铺子一起盘给金掌柜。这可是有好几十只的数量呢,此次北上赴任时全都带了出来,想来还得吃上一些时候,不过这东西一时也坏不了,慢慢蒸着吃就成。

  ……

  钟钰柔的肚子已开始有了胎动,虽月份还小,好多次都感觉不出来,可总有那么一两回被林远秋捕捉到。那一刻的欢喜,可不是言语能形容得了的。

  看到相公摸着她的肚子,满眼的温柔,钟钰柔忍不住开口问道,“相公喜欢女儿还是儿子?”

  林远秋不假思索道,“女儿!”

  等反应过来后,忙又说道,“只要是咱们的孩子,不管是女儿孩子儿子,相公都喜欢。”

  而钟钰柔,还没从刚刚的愣怔中回过神来。

  她听相公每日对着肚子宝儿宝儿的叫,还以为是喊的儿子呢,哪曾想宝儿居然是给闺女起的小名。

  “明日你跟娘,还有祖母她们都留在驿站里,等相公那边安顿好了,再过来接你们。”林远秋说起了明日的安排。

  钟钰柔点头,方才她已把相公的官袍拿出来用火斗熨烫平整,明早就能直接穿上。

  想到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忙,夫妻俩也为聊的很晚,差不多戌时就歇下了。

  ……

  一般情况下,五品以上的官员在赴任地方之前,朝廷都会派了使者,提前达到该地方进行通告。而使者必然识得官员本人的,然后等该官员到达地方后,使者便上前辨识真假,看看有无顶替。

  除此之外,就是鱼符了,林远秋随身佩戴的鱼袋里有一块鱼形的符佩,是银制的,不过只有一半。至于另一半,就在使者手里,到时林远秋只要取出鱼符,与另一块合二为一,就可验明真身了。

  所以,那什么半路官员被劫匪抢了东西还被杀,而后土匪冒充该官员去走马赴任的事,在大景朝,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吃好了早饭,林远秋就准备去知州衙署了。一起前往的有林三柱,林大柱和林二柱,钟荣父子三人,还有林远枫和林远松,以及林远柏和林远槐。

  原本几个镖师也想一起跟着的,不过被林远秋全留下来守在驿站了。

  他可是记得杜知县的事呢,虽此处不是定胡县,可小心无大错。陌生之地,多注意一些,肯定是对的。

  等马车乘坐到城门外,林远秋就下了车来。接下去他准备步行进城,也好沿街查看一番城内的景象。

  许是位于边塞的缘故,林远秋发现,这边的城墙比自己在其他府县见到的,都要略高一些,看着巍峨高大,别有一番气势。

  说来,不论是府城、州城,还是县城,都只有一个城,其他周边全是农村。

  而府城、州城、县城,因着有城墙围着,所以能作军事防守的也只有城里了。

  也所以,打起仗来,都是围绕着城池打的。而丢了城池,相当于把周边的村落也一起丢了。

  看到城门外有一行人过来,且正中之人还五品官袍着身,几个城门守卫立马精神一振,这该是新上任的知州大人吧?

  早在半个月前,城门守卫就得知了这一消息,所以这几日他们都留意这呢。

  只是知州大人怎么走着进城的啊?

  几人来不及多想,等看到林远秋腰间的银制官牌后,守卫们很快都跪到了地上,“小的给知州大人请安!”

  声音洪亮,听着让人莫名的舒服。

  林远秋觉得,作为守卫,就得有这样的蓬勃朝气。

  “起来吧!”林远秋笑着点头,正想夸赞他们几句,可目光很快就被眼前的场景给吸引了去。

  不止是他,林三柱和林大柱,还有林二柱,以及林远枫几个人也一样,也都被面前的景象给看呆了。

  按常理来说,城门进去之后,应是繁华的街道,以及比屋连甍的住宅才对。

  可这里却大不相同。

  放眼望去,百米之内没有建筑,看着就像农家人的晒谷场一般,空空旷旷的。

  再往后,才是街道和铺子,可也是建造的稀稀落落的,没有丁点街铺该有的繁盛。

  这还是一州之城吗?

  怎么看着好像连横溪镇都不如呢。

  相比林家人的惊讶,钟荣父子三人就要司空见惯了许多。

  在他们看来,临近边塞的州城不都是这样的嘛,先前他们待的泾州也正是如此。

  只不过,相较于泾州城,永宁城还要冷清一些罢了。

  ……

第187章 人口

  待林远秋一行人离开后,几个城门守卫才突然记起,前日通判大人特地派人过来叮嘱,说是等知州大人到来时,让他们快些去衙署禀告。

  于是,很快就有守卫撒腿往城中衙署跑去。

  而被城里的萧条景象打击到的林远秋,已然忘记还要去知州衙署的事,在走完这条叫腾驷来的街道后,又领人去了相邻的几条街。然后又乘着马车把城中百姓们居住的地方都逛了个遍。

  最后得出结论,城东和城西情况还好,人口相对还比较密集,而城北就要空旷了许多。至于城南,除了几口水塘和连成片的空地,剩下的就是用寥寥可数来形容都不为过的几户人家了。

  在过来之前,林远秋可是查过永宁州辖区面积的。这其中,永宁城内方五十里,这样的面积大小,在大景朝一众散州中,算是比较大的存在了。

  也正因为永宁城的面积大,所以城里住户过少后,才会显得格外的地广人稀。

  此时林远秋的心情,可以用哇凉哇凉来形容。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太知道人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了。

  因为只有人口多了,才能带动生产和消费。

  就像店铺里的布匹衣裳,还有吃食点心,若城里人口少,买的人也就少,没了利益,久而久之自然卖的人也少了。这也是林远秋差不多把整个永宁城逛下来,发现城中店铺不多的原因。

  少了做买卖的人,当地官府就少了税赋的收入,自然没有银子投入到州城的各项建设中。

  总之一句话,如果人口增加不上去,做什么都难。

  林三柱看着儿子越来越凝重的神色,一时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随行的其他人也一样,包括钟荣父子三个,也都不知道远秋在担心什么。

  在大家看来,目前永宁城里除了房子少了些,旧了些,其他还没看到有哪儿不对劲的地方。

  至于城中住户不多的事,林大柱他们都觉得挺好,不都说人多是非就多吗,现下这样清清爽爽的多好啊,管治起来也不累人。

  “去衙署!”林远秋没解释太多,上了马车后,就让车夫往衙署去。

  这会儿林远秋还没理出个头绪,他准备先把上任交接的事完成,再去思考这些。

  既来之则安之,一切慢慢来吧。

  而州衙这边,已等了一个多时辰的严同知和贺通判,还有葛使者,三人肚子里的茶水已快装满,还有那伸长的脖子,往门外不知看了多少回。

  三人当中,最心急的恐怕就是葛使者了,在永宁城待了快半个月,他早就想回京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