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诧异的表情太过明显,秦遇的目光很快就被自己的学生给吸引了过去。
等看到林远秋满脸愣怔的一副傻样,秦遇就有想上去踹一脚的冲动。
好好的收啥学生啊,不但要教学业,还要担心他们娶媳妇的事,唉,真是操不完的心啊。
还有,呆愣在这里做啥,自己让读的课文都读完了?
秦遇一把拿过戒尺,抓在手上道,“远秋,你把方才那篇课文背给我听听。”
背?
周子旭当场石化,这篇课文他跟林兄才看了一会儿呢,怎么可能背得下来啊。
而林远秋更是不解,他怎么觉得老师这是故意找个由头,目的就是为了收拾他一顿的感觉呢。
来不及多想,林远秋站起身后就背起了课文来:“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议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毋祀,则礼不答也。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等议,天地牲角茧栗。今陛下亲祀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圜丘为五坛,坛……坛……坛……”
这是史记中的《孝武本纪》篇。
听到林兄“坛”了好几遍都没“坛”出来后,周子旭有些着急,忙偷偷朝林远秋伸出一根手指,表示接下来是个“一”字。
林远秋反应很快,马上明白了过来,可等他正准备把“坛一黄犊太牢具”这句背出来时,他家老师的戒尺就到了。
就连周子旭这个站在一旁的“帮手”也没幸免。
只听“啪啪”两下,然后是秦遇低沉的嗓子,“都给老夫到门口站着去!”
犹如“天降横祸”的两人,捂着屁股实在不敢相信。
这,这,这怎么就打上屁股了呢?
还有,今日老师看到他们过来时,明明还挺亲切的啊,为何这会儿就突然挨罚上了。
周子旭悄悄往边上跨了一步,而后伸长脖子往书房里瞧。
“你这是做啥?”
林远秋想说,探头探脑的小心又挨戒尺。
周子旭收回身子,轻声道,“林兄,刚刚老师赶咱俩出来的那句话,你有没有听出很欢快的语气?”
很欢快的语气?
林远秋仔细一回想,好像还真有点。
于是,正躲在梧桐树下乘着凉的小厮,很快就看到“面壁思过”的林公子和周公子,一起蹑手蹑脚地走到门旁,然后都探出脖子使劲往书房里瞧。
见到这种与他们的风度翩翩实在不相符的动作,小厮一时瞠目结舌。
而此时伸长脖子的林远秋和周子旭,果真看到了屋里心情不错的老师。
只见他一手拖过装点心的盘子,接着一手拿起一篇策文,而后边吃绿豆糕边看起文章来,这嘴角上扬的模样,足见这会儿心情有多好了。
周子旭和林远秋忍不住抽了抽嘴角,所以,刚刚老师是故意收拾他俩的?
……
买宅子的事,除了张贵他们,林远秋并没告知其他人。
不是想故意隐瞒,而是现下整个屋宅里乱糟糟的,总要先拾篼好了。
虽如今还未开始修缮,可这些时日只要一有空,林远秋就会去自家院子里回填土坑。
都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住宅也是如此,这不,才几日下来,就把前两进院子收拾的齐齐整整的了。
老张头夫妻俩也搬到了屋宅里,这几日两人也都有帮着整理院子。
说实话,看到这么大一个院子,老张头夫妻俩心里是十分高兴的。
他们当下人的,此生期望的,自然是主家越来越好,因为只有主家好了,他们这些奴仆才会跟着有好日子过。
所以,在收拾宅院时,夫妻俩格外的用心,等把院子里的土都填埋回去后,两人又拔起了草来。
因着空置过久,院子四处长了不少的野草,加之根茎长得太深,所以除草可不是件轻松的活计。
不过林远秋却有自己的法子,拔草之前,他拿了木桶,很快从院子的水井里吊了十几桶水上来,然后往地上一泼,这样等泥地吸足了水,再拔起野草来,就要轻快了许多。
……
第130章 木匣
炎夏很快过去,而秋老虎的威力在位于大景朝北边的京城里,并不很明显。
到了九月底,早晚的时候就得在单衣外头再套上一件了。
七月种下的豆子如今已到了收获的时候,前日老张头夫妻俩,自告奋勇的提出要去庄子上帮忙收豆子,林远秋并未拒绝。
都说人多力量大,不快些把这满山坡的豆子摘下来,到时爆了壳,说不得就白忙一场了。
自年初又种了一批柿子树下去后,如今整个庄子上就有四百多棵柿子树了。
而这些树全都集中在庄子西面的位置,剩下靠近屋宅的两大块坡地,林远秋准备留着以后规划,反正树肯定不会再种,不然把整个庄子挤得满满当当的,就失去了庄子的意义。
再说日后要是做柿饼的话,肯定需要晾晒的地方,所以空些场地出来,是非常有必要的。
原以为收拾出来的山坡都已被树苗种满,今年徐老实肯定不会再种豆子了。
哪知人家学着庄稼套种的法子,在柿子树边上又点下了豆种。
柿子树苗还小,枝叶自然不盛,如此倒不用担心会把顶上的日头给挡住,是以种出来的豆子依旧颗颗饱满。
点豆种的时候,老张头夫妻俩也是参与了的,现下到了收豆子时,两人自然不愿意落下。
所以今日整个宅院里,就只有林远秋一个人在。
这会儿的他,正拿着纸笔和装着墨汁的小瓷瓶,行走在院宅的每一处,目的是想把院子里要修缮的地方统计一下,这样等与泥瓦匠谈工钱时,自己心里就会有个数。
修缮宅子的银两还未攒够,不过林远秋已准备一个院落一个院落的来,如此就不用一口气买上许多材料,也就不必担心银钱会不够的问题。
除了前院和正院,被抄家破坏严重的还有东跨院这边。
这会儿林远秋就站在东跨院厢房的位置,如今这里只剩下一块未倒塌的墙,其他的,就是满地的碎砖块和旧房梁了。
真不明白为何抄家会抄到拆房子上,难道这家人贪的银两全都藏在这间厢房里?
买下这间宅子后,林远秋可是特地向李牙侩打听了这家住户到底犯了啥事。
结果与自己先前猜测的一样,的确是贪赃枉法来着,听说当时从这间宅子里搜出赃银共计二十多万两,所以圣上毫不犹豫给主犯判了斩立决,其余人等全部流放西北,永世不得入京。
所以贪这么多银钱做啥,不但把自己命搭上,还连累了家人。
来到京城后,类似的事情林远秋听过不少,所以他时常会在心里告诫自己,日后若是为官,一定不要做这种害人又害己的事。
这世上的银子,只有凭自己双手挣来的才能用的香。
反正一句话,不是自己的银钱绝对不能要。
许是老天爷为了考验林远秋一番,半刻中后,就让他直面了“不是自己的银钱”。
因为在林远秋绕过那块仅剩的厢房墙壁,正准备去院中凉亭里把所写的内容整理一下时,却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
这次也是林远秋贪近道,才头一回往墙后面绕,不然也不会恰巧在砖墙的缝裂处看到了一道暗红,而这种颜色,一般除了红木匣子,林远秋不作其他猜想。
难道是未被搜出的脏款?
想到这里,林远秋的心怦怦直跳。
他瞧了瞧缝道的开口处,没多少灰尘积着,一看就不是早些年开裂出来的。
所以没被人发现也正常。
想到这里,林远秋又浔着一指宽的缝道往里看,木纹明显,应该就是件木制品来着。
至于到底是不是木匣子,还得拿出来才能知道。
可是该怎么取出来呢?
想了想,林远秋又重新绕转到了墙的另一面。许是抹了白灰的缘故,这边倒没看出有裂缝贯穿的地方。还有,这道墙没依没靠的单独立着,若砸开口子取东西,肯定不靠谱,别到时整块墙翻下来把自己给压扁了。
林远秋觉得,目前最简单和安全的方法,恐怕只有直接把这块墙给推倒了。
原本这间厢房就是要重新建造的,所以推倒了并不妨碍什么。
这样想着,林远秋就从地上堆着的旧木头房梁上拔了一根椽子下来,日晒雨淋久了,连接处的钉子早已生锈,所以拿下它时,轻轻松松并没费什么劲儿。
不过椽子拿到手上后,为了安全起见,林远秋往地上使劲敲了敲,想看看会不会有腐烂的地方,别到时用力推墙时,它却断了,这可是非常危险的事。
好在剩下的这块墙,连着尖峰算进去也就四米左右的高度,加之经过六、七年的风吹日晒,早就不怎么牢固了。
所以在林远秋检查过椽子没问题,再找到墙的四分之三处的点位,接着用椽子抵着使劲推了十几下后,墙就往另一面倒下了。
“轰”的一下,还是有些声响的,林远秋盯着围墙的那边,想看看会不会有隔壁邻居探出头来。
事实证明他想多了,人家离着这边几十米远,中间还隔着一条弄堂,哪里能听得到啊。
林远秋行动迅速,很快从碎砖块中把一只红木匣子找了出来,抹去上头的灰尘,发现除了些许磕碰,其他一点问题都没有。
再看匣子的大小,与前世自己装象棋的木盒差不多,三、四寸的厚度,大约七、八寸的长度。
恐怕也只有这样的尺寸,才更方便封到砖墙里吧。
林远秋捧着匣子颠了颠,约摸有三斤重,不过以匣子的用料,想来三分之二的重量都来自木匣子本身了。
所以,里头装着金银财宝的可能性不大。
难道是账本?记录着行贿受贿的那种?
林远秋一边猜测一边拿起一块碎砖往铜锁上砸,铜锁小小一只,砸起来并不费劲,才三、两下就把锁给砸开了。
然后等他打开匣子,就被盒子里厚厚一叠纸给惊呆了。
是银票!!
林远秋克制住心里的惊诧,伸手翻了翻,发现厚厚一叠竟然全都是。
这下,林远秋也不敢站在院子里了,很快捧着匣子就进了院内的正房里,等关上门后,就倒出所有银票数了起来,许是实在紧张的缘故,算数一直不错的林远秋,居然一连数了五遍,才把银票数额给数清楚。
总共二万六千两,最小面额是一百两,最大面额为一千两,银号有好几家,有广义的,有丰台的,还有成新和长裕的。
而林远秋,在惊诧过后,剩下就是犯难了。
说实话,这种不义之财,他还真没有收为己用的心思。
可让林远秋上交出去,他才没这么傻呢,别到时人家觉得家没抄干净,又派人过来把整座宅院又挖上一遍,到时自己怕是哭都找不到地方。
所以,思虑再三的林远秋,最后还是决定把银票统统埋到地里,准备以后再说。
至于埋在哪儿,林远秋很快想到了一个地方,那就是第三进院子的四间东厢房里。
因为按照时下的居住规矩,这四间房以后肯定是分给他爹娘住的。
说实话,要说这个世上自己最信任谁,除了他爹,林远秋想不出第二人。
所以银票埋在爹娘屋里,以后若是要取出来,也不用担心会过了旁人的眼去。
届时就算他爹知道了,也绝对不会与任何人说的。
想到就做,很快林远秋就从厨房边上的小隔间里找出一个带盖子的陶罐,然后他把木匣子放进了罐子里,盖上罐盖就抱着去了第三进院落的东厢房。
屋里的地面全由大小均匀的石板铺成,原本石板的接缝出都有糯米灰浆粘合,只是先前抄家时全被挖了开来。
所以林远秋也没费多大的劲,找到卧房靠窗的位置,就把刚盖上没多久的青石板掀起两块来。
然后就是用锄头挖坑,这块地方老张头才回填没多久的,里面的泥土还有些松,是以林远秋很快就把一个一米多深的坑给挖了出来。
随后他把罐子小心放了进去,接着回填,等把泥土都踩实后,最后再把石板重新盖了上去。
忙完这一切,林远秋忍不住松了口气。他决定,从此刻开始,自己该干嘛依旧干嘛,就当今日的事压根没发生过。
……
修房子的泥瓦工和木工是李牙侩给牵的线,就连买材料也是,林远秋觉得这种方式挺好,有了牙行做中间人,自己就不用担心会有偷工减料的事发生。
老张头夫妻俩已从庄子上回来,这次豆子一共收了七百多斤,留下做豆种的,其余一共卖了三两多银子。
林远秋不是小气之人,何况这些还是徐老实两夫妻自己主动种的。
所以跟去年一样,林远秋直接拿了半两银子给徐老实。
至于老张头夫妻俩,也分了两百文给他们。
……
因着外地学子特别多,是以国子监的放年假时间定在腊月初四。
且家离得较远的学子,还可以向助教请假后提早三天回去。
去年林远秋并没回家,而是在庄子上过的除夕。离家已快两年,他早就迫不及待的想回去一趟了。
所以在末考后,林远秋就去与梁助教说了提前回家的事。
梁助教自是没有不应的道理,并且考虑到横溪镇离京城有一千多里地,他还特地又宽延了年后开学报道的时间。
虽然只有两天,可对路途遥远,须得舟车劳顿的人来说,哪怕多上一天都是好的。
林远秋躬身,朝对方作揖道,“多谢梁助教。”
自从自己拜了秦大人为老师后,林远秋发现,无论是助教还是斋长,都对他和周子旭照应了许多。
他知道,助教们之所以对他俩客气,完全是看在老师的面子上。所以自己可千万不能把别人的客气当成理所当然的福气,从而给老师招来骂名。
吃过中饭,林远秋就收拾起了书箱,他准备去四宝斋一趟,好把画给朱掌柜送过去。
先前九月的时候,林远秋给自己的菩萨画加了价,每幅画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二两银子。
且还告知朱掌柜,以后菩萨画的订单每个月不能超过二十张,五联图炕屏每个月不能超过十套。
都说物以稀为贵,林远秋觉得,自己画的虽然是需求量庞大的菩萨画,可也得控制一下数量才行,不然迟早会烂大街变成了白菜价。
对于林远秋的要求,朱掌柜除了答应,也只能是答应了。
原本朱掌柜以为,接下来四宝斋的盈利肯定会少上许多。
哪知等他与客人说了菩萨画像涨价,以及规定订单的数量后,那些客人居然没有一个嫌价格太贵而转身离开的。
等到月底盘账时,朱掌柜突然发现,四宝斋所得利润非但没少,反而比上个月还多了三两银子出来。
这让朱掌柜一连偷乐了好几天。
而林远秋,自从画量减了三分之一后,整个人顿时轻松了不少,也有更多时间花在学业上了。
……
再有两日便要启程回横溪镇,在回去之前,林远秋准备把年礼先给老师送过去。
至于送些什么,昨日他和周子旭已经置办好了,除了茶叶点心,还有就是布匹和腊肉了。
……
第131章 回乡
提着茶叶布匹,还有糕饼腊肉,林远秋和周子旭一起出了门。
在去秦府之前,两人还得先去一趟张贵那儿,昨日庄子上送来的鸡和兔子就放在店铺里,得把它们也一并送到秦府里去。
这两年,庄子里养着的鸡已从最初的十几只增加到如今的四十来只了。而兔子也是,去年一共才五只呢,结果一年都不到,现下庄子里已经有六十多只兔子养着了。
林远秋可以肯定,若不是自己庄子上的野草管够,哪能养得了这么多啊。
还有,就凭兔子的繁殖能力,这个数字过不了多久就得翻番。
林远秋已经想好了,等过了年,自己就让张贵去客栈或是酒楼问问,看看能不能把庄子上的兔子销出去一些,不然越来越多,届时肯定无力招架。
说来,这些兔子的最初来源,还得从去年林远秋打猎时意外发现一窝野兔说起,当时看到这些兔子个头还小,他就抱下山让徐老实先养着了。
原本林远秋的打算是等养大了吃肉的,可每天拔草喂它们的小丫却不是这样想的。
只要一想到毛茸茸、肉乎乎的小兔兔会被吃掉,小姑娘哪还管公子会不会生气的事啊。
这不,每次只要林远秋过去庄子,小丫头就会找来竹筐把一只只小兔装进去,然后连拖带拽的,很快就跑没影了。
起先林远秋还没反应过来,只以为小丫头是带着兔子去兜风呢。
可后来看到徐老实满脸通红,每次都是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样子,就渐渐回过味儿来了。
林远秋心下好笑,他又不是非要吃这口兔肉的人。何况小女孩喜欢兔子很正常,自己有啥好责怪的。
于是吩咐道,“喜欢就养着吧。”
正是因为这句话,庄子里的兔子队伍很快“壮大”了起来。
这次置办年礼,林远秋就想到了庄子上的鸡和兔子,于是就让徐老实送了些过来。
还有,林远秋准备明日给助教他们也送上几只,省得每次都只有两包点心显得太过单调。
如此一想,林远秋再次感受到了有庄子的好处来。
……
秦遇今日休沐,他是知道再过两日远秋和子旭就要年假回家了,是以这几日都在忙着给两人布置课业的事。
这次可有一个半月的年假时间呢,可不能让两个小子空闲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