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人家这是认真的。
这让林远秋忍不住思考了起来,若周子旭能当自己的妹夫当然好了,先不说对方的家境,就是这人品也是没得说的。
可这事光周子旭嘴上说说又没用,上头还有他的爹娘和祖父呢,若是他们不同意,肯定成不了事。
还有,好好的,怎么突然会提起此事,难道这次周叔就是为了周子旭的亲事来的。
另外,自己可有春燕、春草两个妹妹呢,这人到底说的是哪个啊?
关于妹妹的亲事,林远秋可是一直都担着心的,也不允许有一丝马虎,哪怕这人是自己很好的朋友。
所以该问还得问清楚。
而周子旭,依旧双腿并拢,腰板笔直,从这一刻起,他觉得自己面对的就是大舅哥了。
林远秋开口问道:“你与我说说,怎么突然会有这个想法的。”
“不是突然有的。”周子旭有些不好意思,“自前年开始就有这个想法了,可令妹岁数还小,而我举业未成,况且林兄也未定下亲事,就想着再等一等。”
在周子旭看来,不管在谁家里,嫁人娶妻都该是按照长幼有序、从大到小的,所以被人截胡的可能性肯定不会有。
周子旭已经想好了,若是林兄说上了亲事,他自然马上会让爹去林家说亲的。
至于,为何会有与林家结亲的想法,周子旭可是早就深思熟虑过了。
“和林兄相交多年,咱俩不止三观相同,就连性子也是相合的,所以与林兄家结亲自是非常适合的。”
包括先前与林家人的每次相处,都让周子旭极为自在。
还有自己在家时,常听他爹提起林家长辈明事理,全家人相处和睦的话,所以,周子旭觉得这样的好亲事自己为何要错过。
看到周子旭一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模样,林远秋一言难尽,啥叫与他三观相同,性子相合,又不是跟他过日子。
林远秋严重怀疑,这人怕是压根没明白娶媳妇成家是个什么意思,只想着好朋友之间凑在一起,你好我好大家好呢。
不然问他想说亲的对象是哪个,他保证答不上来。
心里这样想,林远秋就这样问了,“我可有两个妹妹,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
哪个?
一听这话,周子旭脸“唰”的一下就红到了耳朵根。
就在林远秋以为对方会直接来上一句我也不清楚时。
却听周子旭腼腆道,“就是那个右手背上有颗痣的,且笑起来时,声音就跟银铃似的。还有,只她烤出来的栗子不生也不焦,吃着特别香甜。”
说罢,周子旭“憨厚”的挠挠头,然后发出“嘿嘿”两声傻笑。
林远秋:(……)
这是早就记在心里了?
还有,那烤板栗不是六、七年前的事吗,那时春燕也才九岁的年纪,所以,这人确定就这样相中了?
而周子旭,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后,顿时自在了许多,“林兄,待到明日,我就与父亲说一说此事。”
周子旭觉得,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接下来干脆把事情定下来好了。
林远秋自是巴不得有这样一个妹夫的,只是他并未表态,可眼中意思明显,那就是你先把家里人搞定后再过来说此事吧。
相处多年,周子旭怎可能不知道林远秋的心里想法,以林兄的性子,要真是不同意的话,早就开口拒绝了。
所以他就当林兄已经默认好了。
至于爹娘祖父他们,周子旭压根没去考虑,话说娶了媳妇是跟他过日子的,当然该以他的意见为主了。
看了看外头的天色,已差不多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周子旭站起身,“走,林兄,咱俩快些到饭堂吃饭去!”
国子监住宿生可有不少,若是去的晚了,就得排上好一会儿的队。是以,林远秋也没耽搁,起身理了理衣衫上的褶皱后,就跟着周子旭往门外走。
只是等路过木桌时,周子旭就被铺在桌上的画像给吸引住了。
因着林远秋只画好了菩萨的脸,肉髻和三面宝冠都未画上。所以这会儿画纸上的这张面庞,在周子旭眼里,和其他仕女图基本没啥区别,所以,当他看到人物眉间的朱砂痣时,总觉得这画上之人与一个人很像,可到底是谁呢?
冥思了一会儿,周子旭一拍脑袋,这不正是钰柔表妹吗。
想到这里,周子旭忍不住说道,“林兄画上之人,与我家表妹实在太像了。”
“你家表妹?”
林远秋诧异,难道还有长得像送子观音的女子?
“对啊!”周子旭笑道,“我家表妹眉心间也有一颗红色的朱砂痣呢。”
眉心间的朱砂痣?
听周子旭这么一说,林远秋很快记起一个人来,那人皮肤白皙,笑容灿烂,眉心间的确有颗樱红的朱砂痣来着。
难道先前自己看到的那个女孩,就是周子旭的表妹?
不过想到那日自己遇见她时,对方正在周家院墙内,看来不会错了。
紧接着,林远秋鬼使神差地想起了他爹跟他提过的周家表妹,所以,该不会就是同一个人吧?
……
可以说,周子旭从未像今日般期盼着上午半日课快些结束。
是以,最后一节课刚上完,中饭都没来得及吃的他,带着书砚很快朝街尾的客栈而去。
看到儿子过来,且满是兴冲冲的步伐,周兴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小子昨日还拉长着一张脸呢,没想到这么快就乌云转晴了?
自动忽略了他爹看稀奇似的眼神,周子旭转身把房门关上后,就迫不及待说了自己的来意,“爹,等回去后,您就找了媒婆,替我去林家说亲事去。”
林家!哪个林家?
还有,怎么好好的突然又要说亲事了?
周兴愣怔,脑子一时没转过弯来。
“就是林兄的林家啊!”周子旭解释。
周兴这才反应过来,对啊,远秋可不就是姓林吗,所以,他家旭儿这是想娶远秋的妹妹?
想到这里,周兴顿时笑容满脸。
林家好啊,不但明事理,家风也很是不错,想来那林家的姑娘也一定被教的很好才对。
再有,如今远秋已有了举人功名,等日后考中了进士,届时他家妹妹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了。
且最最重要的是,远秋和旭儿本就要好,若成了郎舅关系,往后两人只会更加相互照应,这样不是挺好的吗。
所以先前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想来这样的亲事,父亲也应该不会反对才是。
而周子旭,很快又说了秦夫子的事。
“爹,您知道吗,前两日林兄去秦府时,还特地在秦大人面前提了我。”
“秦大人?”周兴不解,“哪个秦大人?”
周子旭答道:“秦大人就是礼部侍郎秦遇,前几日他特地让林兄去了他的府上,好方便给林兄讲解文章。等林兄回来时,就说了秦大人让我下回也跟着一起过去的话,儿子知道,定是林兄在秦大人面前提了我,才使得儿子有了这样的机会。”
说着,周子旭很快又想起了一件事,忙笑着说道:“爹,那秦大人可是丁卯年的探花郎,儿子听过他的讲学,学问可好着呢。”
听儿子这么一说,周兴越发觉得林家是门好亲了。
就像自己先前想的,如今两家还未结亲,远秋就对旭儿照顾有加,若真成了亲家,两家人则会更加融洽。
还有,周兴已经想好该如何回复吕家了,到时自己就直接告诉他们,旭儿已在去年就说好了亲事。
这样一来,吕大人也应该没啥话好说才对。
其实,昨日听了儿子说的话后,周兴就一直在琢磨吕府想和自家结亲的事,总觉得对方肯定有什么主意打在里头。
……
傍晚时分,吕府厅堂。
刚吃好晚饭,吕淮和张氏各自捧了一盏茶解腻。
吕淮算了算自己寄出信的时间,想来那周家的回信已在来的路上了。
对于自己提出的亲事,吕淮自然有十分的把握,在他看来,那周石盛若想孙子仕途通顺,肯定会应下自家的亲事才对。
只是也不知那周子旭到底怎么回事,居然有好长一段时间没过来请教学问了。
原本吕淮想去国子监瞧瞧的,后来一想,若结了亲,自己可就是岳父,哪有岳父去巴着女婿的道理。
放下茶盏,吕淮与张氏叮嘱道:“明日你让绣娘给二丫头裁几身衣裳,那周家说不得会亲自上京城一趟。”
张氏虽点着头,可心里还是难以理解,那周家人最高的功名也就是周子旭的举人而已,好好的老爷怎么就想着与人结亲了呢。
虽一个庶女对她来说并没什么,可经营的好了,对自己儿子也有助力不是。
心里这样想着,张氏嘴上便也忍不住问了出来,“老爷,这门亲事我看还得从长计议才是,那周家……”
没等张氏把话说完,吕淮就出声打断,“你知道啥,这件事听我的准没错。”
吕淮心说,女人家可真是头发长见识短。那周家虽看着普通,可当年周进的四品通政油水可不小。
说来,吕淮也是前不久才从上峰那里把周家的事了解了个清楚透彻的。
再联想到周兴上门拜访时送来的一千两银票,可见周进确实给子孙后辈留了不少家业下来。
现如今,周家人的心思都在周子旭身上,吕淮觉得,自己要是把这个女婿掌控好了,日后周家还不全由他说了算。
还有周家三姑娘,想到上峰的话,吕淮忍不住对张氏说道,“你可知道周子旭的三姑姑嫁到了谁家?”
“嫁到了哪家?”
张氏纳闷,好好的,怎么又扯到人家姑母头上了。
吕淮伸手往城西的方向指了指,“钟府。”
钟府?张氏在心里数着城西姓钟的人家,最后忍不住瞪大了眼,“是勇毅伯府?”
吕淮点头,心里想的是,虽周家三姑娘嫁的只是庶子,且还被分家了出去。
可那又怎样呢,自己想要的只是一个能和伯府结交上的理由而已。
……
第116章 打算
因着担心周叔会随时回去,所以趁着下午半日的空闲时间,林远秋准备去一趟街上。
昨日他已把几幅送子观音图都画好了,加之先前已画好的杨柳观音和荷花观音,林远秋把六张图小心卷在一起,然后往书箱里一放,就快步出了国子监。
国子监的门房,是一位头发胡子都已花白的老者,每次看到林远秋出门时,他心下都有疑惑。入国子监念学的基本都是举人,有这样一个身份顶着,哪位学子出门时不是发丝不乱、衣着光鲜的,像这种背着书箱出门的就更不可能有,所以每回看到林远秋往门前经过时,老门房都会对这位个子高挑的学子看上好一会儿,心中直觉新奇。
林远秋自是不知自己在门房大爷心里,已成了新奇的存在,这会儿的他正走在大街上,在热闹的人群中穿梭前行。
临近端阳(端午),好些店铺门口都摆上了卖扇子和香囊的摊位,就是帕子都有好多,而那些扇子的款式,可谓多种多样,纸的、绢的、纱的,应有尽有。至于颜色,更是各种都有,远远望去,姹紫嫣红的非常好看。
林远秋本想停下来好好欣赏一番的,可想到自己还要去四宝斋,便又加快了脚步,他还是先把画给朱掌柜送去,等回来时再买这些东西吧。
和林远秋猜想的一样,朱掌柜在三天前就开始掰着手指数日子了,且心里还着着急,这都过去二十多日了,怎么林小友还未过来呢。
朱掌柜会这般心急,不单是为了等着林远秋把成品画送过来的缘故,而是这二十多天下来,又有好些客人来他店铺订下了单子。
这些订单可都是收了定银的,时间拖的太久肯定不好。
说来也是无法,按理来说,他们铺子也不是没有画手雇着,可哪怕东家让画师们一寸寸的照着画,他们都画不出桃源山人的画感来。
怎么说呢,就是其他画师的菩萨画像虽画的精美,可看着却平平无奇,就是一幅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画作。
而桃源山人的呢,真没想到从一张平纸上,居然能看出凹凸感来,而那菩萨和周边的童子,简直画的栩栩如生,仿佛就跟活过来一般。
真不知道桃源山人用的是什么笔法。
既然学不了旁人的画法,他们也只能盼着桃源山人快些完成订单了。
抬头看了看外头的天,已差不多快过午时,想来今日林小友又不会过来了。
朱掌柜正准备叹气,可眼角却扫到门口似乎有个高高的个儿,他忙转头朝门外看去,哎呦,果真是林小友。
哈哈哈,可把人给盼来了。
朱掌柜快步迎了出去,身上的肉一颤一颤的,而那满眼满脸的笑,让林远秋很快想起先前在镇上还有府城的时候,那会儿胡掌柜和小胡掌柜,也是如此热情的迎向他。
这让林远秋心下有了数,想来自己的那些画作应该一张都不剩,全都卖光光了。
他也不墨迹,待会儿自己还得给妹妹们买扇子呢,所以跟着去了内堂后,林远秋就利落的打开书箱,把卷着的画全都拿了出来,而后往朱掌柜面前一递,“掌柜你看看有无不妥之处。”
这是必要的手续,是以,朱掌柜也不客气,打开画作后,就摊到桌上一张张查看了起来。
等差不多一刻钟后,又把画作一张张重新卷好的朱掌柜,嘴里除了一个劲的夸赞,就没旁的话了。
查看完画作,接下来自然是结算银钱了。朱掌柜先把押金退还给了林远秋,然后就是结账。
六幅画,八两一幅的价格,一共四十八两银子。
朱掌柜先给拿了两张二十两的银票,之后是八只一两的小银锭。
等林远秋收好银票和银子,再把新的订单材料装到书箱里时,就有些后悔了起来。
至于后悔啥,当然是早知道有这么多订单,他刚才就应该先把要买的东西先采买好的,不然背着重了不少的书箱四处的逛,累人是肯定的。
林远秋是真没想到,这次的菩萨画订单有这么多,才二十来天呢,居然就有十几幅了。
不过,在百姓们普遍修行信佛的古代,菩萨画像销量大,也属正常。
与朱掌柜告辞后,林远秋背着书箱就往鼎盛街而去。
这条街上有好几家香粉铺子开着,那店铺里头也是有头花和扇子卖的,上次林远秋看到的双面绣扇子,就在那几家店里。
林远秋边走边数着要买的头花数量,春燕和春草是肯定要给她们买的,还有清儿和莹儿,这两个小丫头可爱美着呢,自然少不了她俩的。
至于扇子,林远秋准备给家里的女性都买上一把,京城的双面绣扇子,在花样上要比旁的地方多上许多,买回去也好让大家高兴高兴。
至于几个侄子,林远秋早已经想好了,他准备给每人买一个九连环,这种玩具不但益智,还能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挺适宜给孩子们玩的。
心中打算好了要买些什么,采买起来自然速度就快。
只除了在挑选扇子时,要给每个人把花色区分开来从而费了一些时间,其他像头花和九连环啥的,点着数量让掌柜结算银钱就行。
把买来的东西都装进书箱里后,林远秋就往回走,不过在路过专卖杂项的庙前街时,林远秋特地给老林头买了一对掌珠,是岫玉材质的。
掌珠是手中把玩用的,年纪大的人用它来活络经络,可养生,挺好。
都说花钱容易挣钱难,虽对林远秋来说,挣钱并不算很难,可花钱快是毋庸置疑的,才一个来时辰,八两银子很快就剩下几十文了。
等回到国子监时,已近申时末。去饭堂吃过晚饭后,林远秋就回到了宿舍,而后开始忙碌起画画的事来。
十几幅画虽看着多,可对画惯了画的林远秋来说,并不是难事。
这不,到了第四日时,他就把订单部分的画作全都画好了。
看到晕开的颜料还有好多剩余,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林远秋又用它们画了几幅写意山水,而后在落款处提上诗句。
许是平日里练的多的缘故,林远秋发现自己的作诗水平,比起前世不知进步了多少,说是出口成章都不为过。
就比如此时,面对这幅宛若世外桃源的山水美景,林远秋只思忖了片刻,便提笔蘸墨,很快就写出一首七言绝句来:蔚风淡霞掠云梯,静岚翠谷袅烟炊。不肖蓠外花争色,泥瓦书房草禅衣。
而写在画作上的诗句,林远秋特地用的行楷,这样的字体他从未在人前写过,所以肯定不会有人会认识出这是他的字画。
写好了诗,接下来自然是在落款处印上名章和闲章了。
如今林远秋的闲章可不止一枚,来到京城后,他又去印章铺子里刻了好几枚,这样再往画作上钤印时,就有了多种选择。
最后林远秋把画作全收到书箱后,接着开始整理起砚台来,把其中一些用料好的全都挑了出来,准备到时给家中的侄子侄女每人分上一块。
至于剩下的这些,看来还得跟先前再府城一样,得去问问朱掌柜铺子那儿收不收。
其实林远秋心里还有另外一个想法,那就是不如自己直接开家铺子,来售卖这些砚台。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打算,还是往后砚台会越来越多的缘故,就像这次,完成了订单后,一下子就多了十几只砚台出来。
再有最重要的一点,朱掌柜和胡掌柜不一样,朱掌柜没有其他开书肆的兄弟,真要是收了二手砚台,说不定连个转卖的销路都没有,砚台不好销,到时就得降价,而降价,就意味着他卖给朱掌柜的价格也得跟着往低了算,若是这样的话,那自己就太不划算了。
所以,林远秋还是觉得开一家自己的铺子最好。
至于看店铺的掌柜和伙计,他可以花银子请人。
不过,林远秋觉得,为了谨慎起见,还是去牙行买几个属于自己的人最靠谱。
说实话,开铺子的想法林远秋早就有,只是一直觉得还未到时候。
还有就是,虽大景朝没有经商之人不许考科举的规章制度,可开铺子做买卖的读书人,林远秋还真没怎么听到过,所以真要是开了铺子的话,最好不要让别人知晓了。
也所以,若是买了铺子,林远秋准备直接挂到他娘的名下,到时就当作娘的嫁妆好了。
……
对周兴来说,既然儿子已经定下了要和林家结亲,那么他要做的,当然就是赶紧打道回府,快去筹办说亲的事了。
所以来京城没几日的周兴,已让管家雇好了明日去通州码头的马车,准备回家去了。
得知周叔要回去,林远秋便把自己买的东西用新买来的小木箱装好,然后送到客栈,好让周叔帮忙带给家人。
林远秋当然知道周叔急着回去,是准备去他家提说亲的事。
关于这件事,林远秋特地写了一封信放到了木箱里,而信上的内容,自然是表明了自己对周家提亲的态度,那就是满意。
不过自己的满意,可是有前提在的,这个前提就是得春燕自己也满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