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真正踏实收粮食的应该就只是那几个短工而已。

  至于林金财他们,看着一辆辆马车往二房去,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难受,怎么可能踏实的了啊。

  等村民们赶到后,那一辆辆马车上的布匹糕饼,还有茶叶啥的,都已经在往下卸着车了。

  原来,管家们把秀才老爷家不收重礼的事说了之后,主家立马就让更换了轻一些的贺礼。

  有嫌十两银子实在拿不出手的人家,就干脆换成了同等价值的物品,如布匹绸缎、糕饼点心、绢花首饰、笔墨纸砚啥的。

  而后再用红绸一摞摞系上,看着要体面了不少。

  老林头和林三柱没再好意思推却,这可是人家跑的第二趟,若再不收下,就显得自家有些矫情了。

  是以,等七、八个管家乘着马车告辞离去后,堂屋里的两张桌子上,以及东屋的炕上,已是堆得满满当当的了。

  女人对布料有着天生的难以抗拒,是以,在看到那一匹匹色彩鲜丽的料子后,家里的女人们,不管是才七岁的春燕和春草两姐妹,还是周氏妯娌三人,都是一个个笑容灿烂。

  特别是吴氏,心想着,这么多布料,不说给家里每人做新衣了,就是几个孙女往后的嫁妆,也都不用愁了。

  而家里收了好些贺礼的事,此时正跟着大伯在大姑家吃饭的林远秋,自是一点都不知晓的。

  许是埋头读书好几年,考中秀才后想放飞一下自我的缘故。在知道大姑父有一手不错的篾匠手艺后,林远秋就想让他给自己做个竹编的虾笼来着。

  前世小时候,在姥爷家时,林远秋就用这样的竹笼抓过不少的鱼虾,想到用面粉裹上油炸后的滋味,他就迫不及待的想试一试。

  小高山村有一条一丈多宽的小溪流,离着自家那座山不远,林远秋准备到时候去试着捉一捉。

  到底是做惯篾匠活的人,听着林远秋的描述,林大姑父很快就把虾笼给做了出来,而虾笼的圆筒底部,还有漏斗状的竹帘隔着,这样等小鱼小虾游进去后,想在出来,就基本没有可能了。

  自从知道小侄儿考中了秀才,今日过来是说免田税的事后,林大妮的眼泪就没停歇过。

  想到自小侄儿考中童生后,公婆就对她另眼相待了不少,还有几个妯娌,再也不似先前那样,各种笑话自己娘家穷了。

  而如今小侄儿又考上了秀才,并且还要让她享免田税的福,自己一个十几年的外嫁女,没想到娘家居然还想着她,怎能不让林大妮感动呢。

  林大姑父当然同意把家中的水田挂到岳家名下了,这可是能省下好多粮食的好事,别人求都求不来呢。

  与林大姑父已跟几个兄弟分家不同,嫁在寺下村的林二姑还和公婆住在一起,不过周家就林二姑父一个儿子,也没有分家的必要。

  在听到林二柱说了免田税的事后,林二姑的公婆也没多想,很快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这种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只有傻子才不答应呢。

  还有,他们家可是积了大德了,才娶了一个这么好的儿媳,平日里持家不说,这不,亲家有了好事,还都想着他们呢。

  ……

  等林大柱和林二柱回到家时,都被眼前这满满当当的贺礼给惊呆了。

  林远秋也是吃惊,没想到自己才出去半日,就有这么多人往家里送贺礼过来了。

  此时此刻,林远秋也终于深刻体会到,普通人考上秀才后质的飞跃。

  看到儿子吃惊的眼神,林三柱把让林远枫记着的收礼册子往他跟前一递,“这些还都是推辞之后再送来的,你不知道,原本他们送来的都是宅子,田地啥的,被你爷跟我给统统婉拒了。”

  林远秋翻开册子,就看到第一页记着的收银两数,有五两的,有六两的,其中十两银子的最多。他看了看最后算出的总银两数,一共是一百二十六两。

  而像布匹绸缎啥的,共记了三大页纸。想来这些东西的价值,也绝不会低于一百多两银子去。

  总共加起来的话,那就有两、三百两银子了。

  林远秋心想,若自家没拒收那些重礼的话,那么加起来的银子,肯定还要往上翻好几倍。

  说实话,对于他爹跟他爷不收重礼的决定,林远秋还是挺意外的。

  要知道,他家可不是富裕人家,面对如此大的诱惑,能做到不贪心不贪求,实在出乎了自己的预料。

  所以,等私下里时,林远秋就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林三柱翻了一个白眼,“当你爹傻啊,往后你还要接着去考科举呢。”

  若今日他们家收下这些重礼,日后自家狗子有幸考中了举人或是进士,到时眼红之人说起他家又收宅子又收田地的事,不是影响了狗子的前程嘛。

  在林三柱看来,先前林有志之所以都会收下,那是人家已不准备再往上考,跟他家狗子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好吗。

  再说林有志住在横溪镇,往后那些送礼之人要麻烦到他的地方肯定会有,所以林有志才会心安理得的把宅子和田地收下。

  让老林头和林三柱没想到的是,因为他俩不收重礼的做法,让镇上的富户对他家有了不错的印象。原本他们想着,农家人出身,好不容易有了过上富裕日子的机会,肯定想着送上门的钱银多多益善,结果没想到,人家压根就不愿收。

  而脑子聪明一些的,立马明白人家这么做的用意,这是在为秀才公博个好的声誉呢。

  由此看来,那小秀才日后肯定还要继续往上考。再想到林远秋府试第二,院试第十的名次,一个想法很快在他们脑中生起。

  于是,才过了一日,就陆续有媒婆上门来了,无一例外,全都是替春梅说亲来的。

  而说亲的对象,都是镇上人家,有张地主的小儿子,有吕员外的大孙子,还有周记布庄的小东家等等。

  比先前来说亲的那些,好上不止一点。周氏可从没想过闺女能嫁到这么好的人家,一时倒有些犹豫不决了起来。

  想到小侄儿先前说过的话,周氏便把这些人家的情况都和春梅说了。

  女儿如今已经十六,想来应该能给自己拿个好主意来的吧。

  ……

  地里的粮食很快就要收割结束,按着以往,等晾晒好了之后便是交田税了。所以,家里得快些把免田税的事给安排好了才成。

  老林头躺在炕上算了算,自家六亩水田,大孙媳四亩嫁妆田,大妮家有六亩,二妮家八亩,加起来一共二十四亩,还多余十六亩的份额。

  想到小孙子说剩下的份额给家里再留四亩后,其余全交给族里安排的话,老林头忍不住点头,这主意不错,明日自己就跟族叔说一说去。

  吴氏开口道,“你说大哥大嫂那边会不会也想着这事。”

  老林头无比肯定,“不会。”

  想免田赋就得把水田挂到他家这边,他大哥哪里会放心这么做啊,别到时被自家把田给吞了。

  不得不说,老林头对自家大哥了解的很透彻,林金财还真是这样想的,原本分家时自己占了大部分的水田,就让二弟心生不满了。

  若是趁着挂靠田地的由头,直接把他家的水田给吞了,到时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毕竟二弟的小孙子如今可是秀才呢,没看族叔他们几个,都只差天天围着人家转了吗。

  所以,打死他都不会把家里的田地挂靠到二弟名下的。

  ……

  趁着高家过来道贺的时候,林三柱和林远秋跟着回程的马车去了一趟镇上。

  父子俩是准备给周夫子和林有志送请帖去的。

  考中了秀才,自然要庆贺了,等农忙结束后,老林头准备请酒席。

  原本席面是准备摆在家里的,可族长和几个族老知道后,直接给出了摆在祠堂的主意。还说这事林氏的大事,到时就让族里的妇人们都过来帮忙,一定要办得体体面面的才行。

  听到把酒席办在祠堂里,当时老林头说话的声音都是抖着的。

  这可是列祖列宗住着的地方,他的小孙子,实在太给家里长脸了啊。

  ……

  到了周秀才家后,林远秋才知道,他家夫子刚从外县访友回来呢。

  不对,应该是得知自己的学生考中秀才后,周秀才就提前结束了行程,匆匆赶回来了。

  林远秋拱手,朝周秀才行了一个恭恭敬敬的学子礼,“多谢夫子对学生的谆谆教导!”

  周秀才有些泪目,他是真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竟然还能教出一个秀才来,且还是个小廪生来着。

  所以这会儿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了。

  一旁的周子旭实在没忍住,“林兄,才十多日未见,你咋就黑成这副样子了?”

  这是晒了多少日头啊。

  男孩子晒黑怕啥,林远秋不以为意,掰着手指与周子旭一一说起自田假后自己做过的事情来。

  “捡了几天稻穗,帮着翻晒了稻谷,还去溪里捉了两回鱼虾。对了,捉来的鱼虾洗净之后,用鸡蛋和面粉裹了,再放置油锅里炸,那松脆鲜香的滋味,实在太好吃了。”

  周子旭吸了吸口水:“林兄,要不待会儿我跟去你家如何?”

  他也很想去抓鱼虾,也很想吃来着。

  林远秋肯定没意见,虽明日自己要和爹去县城办理秀才文书,可家里不是还有三哥和四哥在嘛,届时让他们陪着周子旭也是一样的。

  见叔爷和爹都点头答应后,周子旭嗷嗷叫的跑去收拾换洗的衣衫。

  不多会儿,就背着一个大包袱出来了。

  看着那大如木盆的包袱,林远秋简直惊呆,周兄不会是把冬日的棉袄都给带上了吧?

  话说,了解儿子的自然是儿子的爹了。

  看到自家儿子那双笑眯了的眼,以及直往下挂的包袱,周兴就可以肯定,这包袱里,玩的物什最起码占上一半。

  算了算了,在家里也拘了这么些时日了,再过几日又要开学,就让他放松放松吧。

  ……

第72章 酒席

  见林远秋带了同窗回来,且这娃儿还是周夫子的侄孙后,一家人自然都是热情招待的。

  到了晚饭时,周子旭还是头一回感受到这样的家庭气氛。

  与自家的食不语不同,林家人用餐明显要轻松了许多。这不,几个大人时不时会聊上几句,说一说今年地里粮食的收成如何,以及与去年相比好了多少。

  看到林祖父捧着一大碗饭,一口口吃的很利索干脆的样子。周子旭恍然,他好像知道祖父祖母为何吃饭不香了。

  根本不是什么年纪大胃口小的缘故,肯定是饭桌上的气氛太闷了。

  可不就是闷嘛,只要一捧上碗,嘴巴就只许用来吃饭,若是开口说上一句话,挨骂是肯定的。

  还有吃饭嚼菜时,必须做到不发出一点声音,否则就会被斥责太没规矩。

  周子旭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再好吃的饭菜,也肯定吃不出香的滋味。

  再看林兄他们,虽吃饭时没做到食不语,可其他该有的规矩样样不差,没见有吧唧嘴的,没见有翻菜的,而且喝汤时也是轻声文雅的。

  能做到这些就很可以了啊。

  周子旭决定,等回去后,一定要好好与祖父祖母说说。大家都是一家人,吃个饭还要这么累作啥。

  林远秋并不知道自己这个室友加同窗,在他家吃了一顿饭后,就有了回去劝着爷奶改规矩的想法。

  此时的林远秋,正与三哥四哥说着明日自己要去县城,拜托他俩帮着照顾周子旭的事。

  林远槐听后点头,表示自己肯定会把客人照顾好。

  林远柏则是一拍胸脯,“五弟你尽管放心,四哥一定会把客人给招待好的。”

  说罢,便开口问上了,“明日咱们是去抓蝈蝈,还是拿着竹笼子去捉鱼虾啊?对了,若想去树上掏鸟蛋,那也是可以的哦!”

  林远柏摆出一副你可以随便点菜的架势。

  听到居然还可以上树掏鸟蛋,周子旭有些兴奋。可想到林兄说起炸鱼虾时的美味,周子旭觉得,那掏鸟蛋啥的还是暂时放一放吧,他还是先去捉小鱼小虾好了。

  于是吃好了饭,林远槐和林远柏,还有周子旭,三人很快就捉鱼虾的问题讨论上了。

  一个说明日咱们就去临近山脚的那边去抓,上次五弟在那里抓到好多哩。而另一个提议,不如咱们明日直接把面粉和鸡蛋带上吧,山上草棚那儿就有灶台和铁锅,连猪油都是现成的,等捉到了鱼虾,咱们直接去草棚那儿炸着吃好了。

  说这番话的是林远槐,上次他娘炸香酥鱼虾的时候,他可是一直在边上看着呢。不就是把加了鸡蛋和盐的面糊挂到小鱼小虾上,然后直接放到油锅里炸吗,自己肯定也会做。

  周子旭自是一点异议都没有的,话说这又是抓又是吃的,实在不要太爽好不好。

  对了,周子旭突然想起,自己带来的包袱里还有“黄胖”跟“空竹”呢,明日他也一并带到山上去玩好了。

  这边三人说得热闹,而林远秋,看着此时正乐得眉飞色舞的几人,很想开口说上一句,“明日我也要一起捉鱼虾,也想吃香喷喷的油炸鱼虾来着。”

  可是,自己的秀才文书还等着办呢,还有免田税的事,也得尽快办了才成。

  除了大姑二姑家的田契,昨日林族长也把族学的田契拿来了。正是当初林有志捐赠的十二亩水田。

  而林远秋这边,减去自家留下的四亩,余下的免田赋亩数刚好十二亩,这下算是正正好了。

  林族长心情激动,免了税赋后,族学的十二亩水田,每年就能多不少的粮食出来。如此,族学账上也能宽裕上不少。

  昨日他已经跟几个族老商议好了,那就是明年再归置一间班舍出来,然后再请上一位夫子,这样族学就可容下更多的孩子来就读了。

  还有就是,族里准备把原本定下每个孩子只能在族学念书三年的规定,给取消了。

  免下十二亩水田的税赋,族学每年就能多出不少进项来,是以,让孩子们再读上几年,还是开销得起的。

  如此一来,族里的好些娃儿,就不会因为家中支付不起镇上念私塾的开销,而早早结束学业了。

  而林族长和族老们的这些做法,目的都是希望族里能多出几个像林远秋一样的孩子,都能考出功名,好给林氏带来荣光。

  ……

  第二日一早,林远秋跟着林三柱坐上了去往县城的马车。

  父子俩也没耽搁,到了县城的第二日,两人就直接去县衙办了秀才文书。

  办好了文书,接下来就是挂靠水田办理免田赋的事了。

  院试刚结束,这几日来衙门办理此事的秀才可有不少,是以驾轻就熟的主簿和书吏们,很快就把几张田契全都记到了林远秋的名下,并告知林远秋,即日起,这些水田就不用再交田税了。

  林远秋点头,接过田契后叠好,然后小心放到了衣袋里。

  至于为何要这般谨慎,当然是怕一不小心给弄丢了,到时这几十亩水田说不定就成别人的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也是因为看到衙门办理过户手续太过简单的缘故。

  这不,不管是谁,只要你手里有契书拿着,就可以直接完成转户手续。而在前世,若财产持有人不到场,就根本办理不了过户。

  想到在来县城前,自己还想着大姑父他们要不要跟着一起过来。当时爹就告诉他不用来着,林远秋还不太相信。

  如今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林远秋心想,将来若等自己有了家当,到时不管房契还是地契,亦或者田契,都一定得藏好了才行。

  想到每个月的廪膳银,林远秋便向主簿打听起了此事,他家离县城可有不少的路,若可以好几个月存着一起领的话,自己就不用每个月都往县城跑了。

  等被告知,可以分月领,或者分季领,又或者存着一年领一次也都可以后,林远秋便放下了心来。

  父子俩去衙门早,是以这会儿办好了所有的事,辰时都还未过呢。

  两人也没有在县城再待上一天的打算,待出了县衙后,父子俩就直接回了客栈。而后收拾好包袱退了房,两人就去了位于县城南门那边的车行。这里有可雇的车马,回横溪镇还是挺方便的。

  巳时从周善县出发,等到了小高山村时,日头差不多快西斜了。

  等林远秋下了马车,看到从院子里走出来的周子旭后,那坐车的疲累,顿时给惊得犄角旮旯去了。

  只见周子旭的嘴唇上,有一个晶晶亮的燎泡长着,那红肿的样子,显得上嘴唇厚了好多,给人一种“天包地”的感觉。

  想到那香酥松脆的小鱼干,林远秋很快明白了原因。他有些想笑,也不知周兄这两日到底吃了多少鱼干下去,居然把燎泡都给吃出来了。

  周子旭有些委屈,他也就昨日上午和下午各吃了两回,结果等他今日一早醒来时,就感觉嘴巴有些痛,待照了镜子后,才发现有这么一个东西长着。

  周子旭纳闷,明明林三哥和林四哥也都是这样吃的,怎么他俩都好好的呢。

  周子旭觉得,长燎泡痛不痛都还是其次,最主要还是长得位置不行,这也太难看了吧。

  常年与草木打交道的农家人,多少知晓一些药理。

  吴氏让林远枫去摘了些薄荷叶回来,等洗净晾干后,再捣成草泥。

  薄荷叶有清凉、止痒、止痛的功效,敷到嘴唇上后,果然那热刺刺的不舒服感就没有了。

  只是想到此时自己的模样,周子旭忙钻回到了房里,躲在屋里不好意思出来了。

  薄荷叶的效果确实不错,连着敷了两天后,嘴唇上的燎泡已消肿了不少。

  ……

  半个月的农忙假很快过去,又到了该去私塾念学的时候。

  周兴亲自过来接的人,林远秋没跟着一起过去镇上。再过两日便是家里摆席面请客的日子,他特地跟夫子多请了几天的假。

  毕竟家里是专门为庆祝他考中秀才而摆的酒席,自己这个当事人肯定要在场才行。

  到了九月十二这日,吴氏婆媳四人早早起来忙活上了。

  虽族里给安排了帮忙的人手,可有些事情还得自己动手才行。

  就比如这些糕饼果子,总要亲自点了盘子装上,才能放心,别到时漏了哪一桌,那可就得罪人了。

  林大妮和林二妮也是一早就过来了,在灶间里帮着择菜洗菜,打着下手。

  今日的酒席共摆了四十多桌,除了王夫子周夫子,以及全体林氏族人,老林头把村里正也请了来。

  而像高家和秦家,这两个孙媳妇的娘家,自然也是要过来的。

  高翠的肚子已经很大了,算着日子,临盆应该就在这几天。

  看到自家闺女面上的好气色,和直达眼底的笑意。高翠的爹娘,还有高翠的爷奶他们,心里都是极开心的。

  气色好,不正说明翠儿在婆家日子过得舒心吗。

  想到女婿对自家闺女的细心照顾,以及亲家小叔考中的秀才功名,几人越发庆幸自家结的这门好亲事来。

  高翠没有去祠堂吃宴席的打算,如今自己肚大如鼓,行动实在不便,还是待在家里好了。

  周氏也是极为赞同的,今日祠堂里来来往往可有不少的人呢,儿媳妇这马上就要临盆了,若一不小心被人给碰到,那可就危险了。

  想着亲家母跟女儿肯定有好些话要聊,周氏便没打搅,把酒菜往儿媳妇屋里摆了一桌,让春梅留下照看着后,就快步往祠堂去了。

  今日可有的忙呢,自己得过去招呼着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