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觉得,这辈子有这么一对与自己亲如姐妹的妯娌,真是她周金香的好命了。

  听到老大夫妻俩说的话,老林头心里一直拿不定的主意,终于决定了下来。

  年前老林头心里就有了供小孙子念书的想法,特别是全族宴被安排到风口吃饭的那次,只是那会儿家里没多少存银,加上大孙子还要说亲。

  等有了卖绣品的收入后,老林头在到底是供孙子念书,还是攒银子置办水田之间摇摆不定,老林头仔细算过了,按如今每月的进账,一年契约结束,卖绣品的收入能有四、五十两,到时买下六、七亩水田是肯定没问题的。

  有了这几亩水田,一年的口粮就能多出不少,毕竟是自家的地,只要交了田税,剩下的粮食就全都是自己的,不像佃种的那些,一年忙到头,最后落进口袋里的,一半都没有。

  有时候老林头会想,自己之所以会摇摆不定,应该还是对小孙子的学业没有信心吧,害怕原本可以买水田的银子,到时都打了水漂。

  可此时,老林头决定啥都不去想了,自己种了几十年的地,也没见种出啥好光景来,反而年年都过的紧巴巴的。

  老林头心想,如果自己不下决心试着变一变的话,那么以后,他的儿子孙子重孙子,还有后头的重重孙子,肯定都还是田里刨食的命。

  所以,那买水田啥的,暂且放一边,家里还是先供狗子念书要紧。

  “老大,去喊你二弟三弟过来。”

  接着,老林头又对周氏说道,“你先把钱匣收起来,真要供狗子念书,也不会动用你们的私房,爹想好了,狗子念书的一应花销全由公中出。”

  很快,林二柱和林三柱,还有刘氏冯氏都过来了。

  老林头很快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那就是从今日开始,狗子念书的事就是全家的事,公中将拿出银子供狗子念书,包括族学三年后,再去镇上念私塾的一应花费,全都由公中出。

  见大哥大嫂毫不犹豫的点头,林二柱和刘氏也跟着连连点头。

  他俩当然没意见了,这段时日,林二柱夫妻俩也是满心气愤呢,自家大侄子好好说门亲事,居然被闹成这个样子,想当初大嫂拜托那张媒婆时,还是提了两包好点心去的,结果呢,现在被说成啥样了,那些人之所以会这样颠倒黑白的乱说,不就是觉得他们家好欺负吗。

  林二柱是越想越气人,要不是他娘拉着,说往后家里几个孩子还要嫁人娶亲,实在闹不得,不然他早就把那死媒婆家的饭桌给掀了。

  想到这里,林二柱用力点头,“爹,我们都听您的!”

  就像他爹说的,就是冲着那些流言,他们家也得长些志气出来。

  刘氏也跟着说道,“相公说的对,我们都听爹娘的,还有,娘,往后那卖绣活的银钱,就不用再分给我们了,全都攒着给狗子念书用吧。”

  听了二弟跟二弟妹的话,林大柱有些激动,“对,都听爹娘的,咱们一家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把狗子给供出来!”

  老林头和吴氏也很激动,他俩虽没本事,可生出的几个娃儿都是个顶个的好。

  想到几个娃儿,老林头和吴氏立马看向林三柱,老三都还没开口呢,都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老三肯定也得表一表决心才行。

  林大柱和林二柱也朝自己弟弟看了过来。

  而此时的林三柱刚从震惊中回过了神,他心里纳闷,怎么好好的,家里突然要供狗子念书了呢。

  再看大哥二哥,还有大嫂二嫂,全都是满眼的期盼。

  林三柱当下头摇成了拨浪鼓,“不行不行,爹,娘,大哥,二哥,大嫂,二嫂,狗子念书的银子,还是由我们三房自己出吧。”

  一听这话,屋里众人,包括冯氏都呆愣住了,如果没记错的话,当初狗子嚷着要念书时,糟心玩意(三弟)(相公)不是一个劲的让家里掏银子供吗,咋这会儿又不答应了呢。

  林三柱当然不答应了,看大哥二哥他们的激动模样,这是准备把祖坟冒青烟的重担交到自家狗子身上了?

  这可不行,他家狗子可不来挑这个担子,到时花了家里老些银子,结果啥啥都没考中,还不得说他的狗子是败家玩意啊。

  所以,还是不要了吧。

  原先狗子说念书,林三柱也没觉得有多难,可自打和高掌柜打交道后,林三柱才知道,自己把科举考试想的太简单了,听高掌柜说,去年对面几家书院共一百二十多人去考县试,最后考中童生的也只有两人。

  可见科举考试有多难了,林三柱觉得,虽他家狗子聪明,可其他念书的娃也不是傻子,为了保险起见,他家狗子念书的银子,还是由他这个当爹的自己来吧。

  老林头皱眉,“你以为靠你那几个钱,狗子就能把书念出来了。”

  林大柱也开口,“三弟,你还是听爹的吧,听说镇上私塾光一年的束脩就得四两多,这还不包括书本纸墨的开销,若是家里不帮衬,狗子想念下去怕是很难。”

  林二柱也紧跟其后,“就是,现下族学不用交束脩,三弟肯定不觉得花销大,可满三年后,族学就不给上了,到时才是花银钱的时候呢。”

  林三柱不吱声,这些开销他当然清楚,他早就跟高掌柜打听过了,除了大哥二哥说的这些,另外还有考试的路费和住宿,以及请廪生作保的银子,这些可都不便宜,若都要自己掏银子的话,他还真掏不出来,可是……

  没等林三柱可是出来,吴氏一笤帚扔了过来,“说,到底为啥!”

  从自己肠子里爬出来的,吴氏只一眼,就知道老三肚里还有话。

  “娘,要是家里银子花光了,我家狗子啥都没考上咋办?”

  啥叫银子花光了啥都没考上,你个乌鸦嘴,吴氏气得鞋都没穿,一把扯过林三柱的耳朵,“快说乌鸦嘴,呸呸呸!”

  林三柱痛的龇牙咧嘴,可还不忘加上一句,“到时你们可别怪到我家狗子头上来哈。”

  说完,还是忍不住“呸呸呸”了几下,才把自己的耳朵从他娘手里救了下来。

  至此,由家里供林远秋念书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在得知这一决定后,林远秋突然有种进入体制内的感觉。

  看着爷奶大伯他们眼中的期待,他并没当场表决心,说什么自己一定会用心读书,绝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云云。

  在林远秋看来,嘴上说得再好听,都不如踏踏实实的把书给念好。

  ……

  和以往一样,每晚睡觉之前,林远秋都会背上一会儿书,这是他前世最喜欢用的背书法子,因为他发现,用这种方法背书,能很容易把所背的的内容记住。

  担心孩子们偷偷玩火是每个家长的通性,这不冯氏也一样。等看到几个孩子都已上了炕,冯氏说了声早点睡觉后,便把油灯拿走了。

  屋里顿时黑了下来。

  小孩子都怕黑,春燕和春草赶紧闭上眼睛,

  “哥哥哥哥,快些背三字经给我们听!”

  “哥哥,燕儿想听人之初。”

  居然还知道点菜了。

  林远秋没有迟疑,清了清嗓子,开始背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背了没一会儿,就听到边上有均匀的呼吸声传来,林远秋忍不住想笑,心说,这三字经的催眠效果还挺好的嘛。

  既然三字经的听众已经睡着,接下来就是自己的时间了,想着今日王夫子讲的课,林远秋逐字逐句分析起释义来。

  ……

  如今林三柱去镇上交货时,都会把林远枫给带上,用他的话说,大小伙子就得多出去走走,三叔像你这般大时,可是时常到镇上去见世面的。

  吴氏听后,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明明四处闲逛偷懒,还非说得这么好听。

  不过吴氏并没有揭穿,老三这是不想大侄子在家发呆,才想着带他出去分分心的。

  林远枫适应的很快,跟着自家三叔去过两趟书肆后,就能与高掌柜说上一会儿话了,整个人也从一开始的胆怯、拘谨,渐渐变得自如、自信了起来。

  这倒有些出乎林三柱的意料了。

  看到满脸朝气,整个人开朗了不少的大侄子,林三柱心想,果然带他出来走走是对的。

  不但如此,自看到那个和自己差不多岁数的书肆伙计,能提笔写下所有绣品的名字和数量后,林远枫突然有了想识字的冲动。

  大堂哥想认字,林远秋当然举双手赞成了,这不,制订好学习计划后,就让他娘用白纸订了一本本子,然后林远秋在每页纸上各写下五个字,一页纸就是一天的识字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让人没想到的是,林远枫才学了一日,老林头就给他下了任务,那就是让家里的弟弟妹妹都跟着他学识字。

  林远枫傻眼,他自己也才开始学好吗。

  而林远柏和林远槐更加傻眼,他们捉知了不是捉的好好的吗,干嘛要学认字啊?

  怎么办,真的一点都不想学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时间进入九月,地里稻谷金灿灿的一片,马上就可以收割了。

  趁着开镰之前,林三柱又去了趟书肆,下次再送货,恐怕就得稻谷归仓之后了。

  高掌柜看着和店伙计一起清点绣品的林远枫,笑着问道,“林兄弟,你家大侄子说亲了没?”

  ……

第29章 相中

  高掌柜只有两个儿子,没有闺女,所以这会儿说的是他弟弟家的闺女,今年一十五岁,正到了说亲的时候。

  自去年起,高掌柜就把爹娘弟弟都从乡下接到了镇上,一家人算是住在了一起。

  如今侄女到了说亲的年纪,他这个当大伯的自然会帮着留意。

  那日林三柱带着大侄子到书肆送货过来时,高掌柜还没往这边想,可后来越和林远枫接触,越发现这个小伙子人不错,说话有条有理不说,人长得也精神,他还挺喜欢的。

  再看林兄弟与侄子两人有说有笑,相处和睦,可见林家的家风定也是好的。

  所以高掌柜便有了替侄女说亲的想法。

  在高掌柜看来,林家有绣活的买卖,虽东家只签了一年的契约,可现下看来,续签契约基本没有问题,为何高掌柜会这般肯定,那还得从林家最近做的绣品说起,因为从上个月开始,林家又做出一种带翻盖的扇套和笔袋,且那翻盖上头还绣了几句小诗,这样的绣品,不管摆在这边的书肆,还是县城那边,生意都是出奇的好。

  自然,这样心灵手巧的供货方,他们东家肯定会继续合作的。

  有这样的长期买卖做着,自家侄女嫁过去后,日子过得定然不会差。

  最最重要的是,林家还有读书人,想起那个从容不迫的小身影,高掌柜总觉得日后的林家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高掌柜一直都相信自己的直觉,不然,他也不可能从一个小小的店伙计,做到如今一店掌柜的位置了。

  高掌柜心想,若日后林家真能改换门庭,那么他这个当大伯的,也算替侄女找了一门极好的姻缘了。

  想清楚后,高掌柜便先与家里人提了此事,不过关于改换门庭的猜测,高掌柜并没有和爹娘弟弟他们说,只说了林家现下做的绣活生意,以及林远枫的性格品貌。

  高家爹娘自然无异议,长子做事向来有头脑,他们只管相信就是了,而高掌柜的弟弟、弟媳也是这样认为的,大哥当掌柜多年,肯定见多识广,所以,听大哥的准没错。

  与家人商议好之后,便有了高掌柜今日的打听。

  听到高掌柜问话,林三柱先是一愣,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后,心中暗喜的同时,忙连连摇头道,“没有没有,我家侄儿才满十五,家里正准备找媒婆帮着说亲呢。”

  高掌柜一听,心里也是暗喜,没定亲就好,没定亲就好。

  当下便说了自家有一侄女,今年正值及笄,家中也已准备开始说亲了。

  至于其他的话,高掌柜就没再说了,哪有女方家上赶子的道理。

  林三柱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笑着朝高掌柜点点头,两人一切尽在不言中。

  结好了账,与高掌柜告辞后,林三柱就脚步飞快。

  林远枫跟在后头追啊追,追的只差跑起来了,可是还没追上,怪不得爹说小时候挨打时,就数三叔逃的最快,想到三叔时不时跑出被狗撵的速度,林远枫觉得自己追不上也正常。

  只是他心中奇怪,好好的,三叔走这么快做啥,再抬头看看天,日头正高着呢,也不怕赶不上牛车啊。

  林远枫哪里知道,此刻他的三叔,真是恨不得立马就飞回到小高山村,好快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爹娘他们。

  不过急归急,等路过肉摊时,林三柱还是停下了脚步。

  这么大的喜事,不买点猪肉回去庆祝庆祝哪行。

  还有,自家狗子可有好多天没吃过肉了。

  别说,今日的肥肉可真厚,包成包子肯定好吃,林三柱指着案台的猪肉对屠夫笑道:“给我称上三斤!”

  好嘞!胖屠夫手起刀落,没等林远枫把那句等一等的话说出口,一大条猪肉就被切了下来。

  一钩一称,胖屠夫笑眼弯弯,“客人快瞧,称头给的高高的,喏,三斤三两,您给二十三文就行!”

  林三柱点头,非常爽快的从衣兜里掏出钱袋,数出铜板后就付了肉钱。

  林远枫上前提过猪肉,心说,今日回家,三叔肯定又得挨奶的大扫把了。

  再看自家三叔,居然一点担心都没有,依旧心情极好的脚步飞快,期间还时不时转过头来,朝他瞧了又瞧。

  “三叔您老瞧我做啥?”林远枫纳闷,三叔今日真得好奇怪。

  见侄子傻楞楞的,林三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家大侄子的个头都快超过三叔了。”

  只是,等到了南城门那里,林三柱就笑不出来了,因为两人来回寻了好几圈,都没看到林冬的牛车。

  接着,叔侄俩又等了小半个时辰,也不见有牛车过来,许是有事先回村了。

  最后,叔侄俩一前一后,只得靠脚回村了。

  林三柱心想,自己这算不算高兴过了头呢?

  ……

  吴氏时不时会去院门口处看上一会儿,心里正纳闷天都快黑透了,咋还不见人回来呢,就看到不远处有两个身影过来。

  “三儿?”吴氏朝前头喊了一声。

  “诶诶诶,娘,是我,我回来了!”

  林三柱边应答边快步跑了过来,“娘,儿子有天大的好事跟您说!”

  “啥好事?”

  吴氏有些好奇,心里想着,难不成那书肆东家给绣品加了价?

  林三柱忍了一路,早就憋不住了,拉着吴氏走进院子里后,就激动的说道,“娘,咱家远枫有好亲事了。”

  “啥?你说啥!”怕是自己听岔了,吴氏忙又问了一遍,“三儿,刚刚你是说远枫有好亲事是吗?”

  林三柱用力点着头,“嗯,今日高掌柜特地问的儿子,说的是他家亲侄女。”

  林家院子不大,加上林三柱并没压着嗓音,屋里的人自然都听到了,只听得一阵“吱呀”的开门声,林大柱和周氏,林二柱和刘氏,还有冯氏,以及林远秋,都从屋里走了出来,大伙的眼睛都直直的看向林三柱。

  林大柱的声音有些发颤,“三弟,这是真的吗?我家枫儿被人看上了?”

  刚跨脚进门的林远枫,一听到这话,脸立马“唰”的一下就红了,他爹说的什么话,啥叫被人看上了。

  而正跑过来准备关院门的林远柏,瞧见大哥站在门边上一动不动,他正有些纳闷怎么回事呢,结果就看到了大哥手里提着的一块大猪肉,小家伙顿时笑得见牙不见眼,“大哥,你买猪肉啦!”

  这下,原本热闹的小院,更加热闹了起来。

  吴氏难得没轮扫把,拿刀切下一半猪肉递给周氏,吩咐妯娌三人快些去煮猪肉,且过了一会儿,吴氏又去房里拿出几个鸡蛋,准备再加上一道菜。

  自家大孙子有了这么好的亲事,当然得好好高兴高兴。

  看到家里众人都笑容满面,个个犹如拨开乌云后的灿烂阳光,林远秋心里也极为高兴,为大堂哥,为大伯和大伯娘,也为自己这个和睦的大家庭。

  吃过晚饭,大人们开始商量接下来的事,林远秋也靠在一旁仔细听着。

  吴氏的意思,既然两家都有结亲意向,那么就该把流程走起来。

  她让林三柱明日一早就去答复高掌柜一声,就说自家不日就会登门拜访,因着这事是女方提的头,所以男方这边越快答复,则越代表诚意足,否则女方会以为男方这边犹豫不决,心里肯定不舒服。

  这样日后就算亲事成了,也免不了心里有疙瘩。

  周氏一一记下婆婆说的话,想着要不自己明日也去一趟镇上,先把上门拜访的点心果子都买起来,这样等约好了时间,就可以直接拎着东西过去了。

  说是上门拜访,其实就是双方相看的意思,届时林远枫肯定也要一起过去,得给女方瞧瞧小伙子长啥样。

  同样的,当日高掌柜的侄女也得出来让周氏她们见一见,等双方看过都满意之后,才算真的应下亲事。

  双方应下亲事后,接下来便是定亲环节,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想起到时必须有媒婆出面说合,周氏就有些着急起来,“娘,到时咱家上哪里去找媒婆啊?”

  一听这话,吴氏也是一愣,对哦,到时他们上哪里找媒婆呢,那张媒婆自然想都不用想,肯定不去考虑,至于周边村的几个媒婆,吴氏心里也不太放心,别自家好不容易说成的亲事,被她们给搅黄了。

  林三柱想了想,开口道,“娘,要不咱们就去请镇上的媒婆吧。”

  林大柱点头,觉得这个主意可行,“对,咱们就去找镇上的媒婆好了,镇上与这边隔的远,那些媒婆与张媒婆肯定不相识。”

  吴氏还是不太放心,当媒婆的哪个不是走东家串西家四处跑的,所以相识的可能性很大,自家还是小心点好。

  “这事也不一定非得请媒婆出面。”老林头吸了口旱烟,道,“到时咱们就请族婶帮着去女方家说合也成。”

  “族婶,哪个族婶?”

  吴氏有些不乐意,当初自家被公婆打发了几亩地给分家出来时,那些族叔族婶可一句相帮的话都没有。

  就是这回,村里到处传自家流言的时候,也没见有哪个族叔族婶出来制止一声。

  说不气人,那是假的。

  现下让自己拎着点心去央求她们,吴氏肯定不愿意。

  而林远秋,在听到他爷说不一定非得媒人出面时,脑海里立马冒出一个人来。

  越想越觉得此人合适,于是林远秋便开口说道,“爷,奶,不如到时就请了王师母去好了。”

  在林远秋看来,王师母气质文雅,且又是童生娘子的身份,可比那什么媒婆体面多了。

  ……

第30章 拜访

  听了林远秋的话,屋里众人都是一愣,心说王师母是谁?他们怎么从没听说过这个人啊?

  林三柱也一样,忙问自家儿子,“狗子,王师母是谁啊?”

  “王师母就是王夫子的妻子啊。”

  林远秋本来想说夫人的,可立马想起前几日王夫子跟他们说的等级制度。

  在大景朝,“夫人”这个称呼是不能随便乱用的,因为只有三品以上官员的嫡妻,才有被称为夫人的资格。

  王夫子还说,虽民间百姓时常无顾忌,可作为读书人,特别有意科举的读书人,那就得时刻牢记在心,注意这些避讳,免得日后耽误了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