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儿子儿媳都有些愣怔,老林头笑着说道,“我和你们娘已经商量过了,往后就照这个数,每年给你们发上一回,至于该怎么花,全由你们自己安排。”

  说罢,老林头又看向二孙子,笑道,“等明年远松成了亲,也跟你大哥大嫂一样,每年公中给你们夫妻发五钱银子的私房。”

  给每房发银钱做私房,是老林头和吴氏这段时间都在考虑的事。

  因为,自前年做绣品的分红停了之后,公中已快两年没有给每房分过银子了。

  虽平日里的一应花销都有公中出,可手头总要给他们拿些零花才成。

  所以夫妻俩一商量,最后决定,以后每年给三个儿子各一两的银子当作私房,而已成家的孙子,则每人五百文。

  这样小夫妻俩日后想买些啥,就可以自己做主了。

  一听到要成亲的话,林远松的脸“唰”的一下就红了,小伙子忙低下头,不好意思了起来。

  而坐在林远松旁边的林远柏,很快听明白了爷奶的话,这是说只要成了亲,每年就有私房领的意思吗?

  看了看大嫂手里的银子,再想想那好玩的鞭炮,林远柏忍不住开口朝刘氏说道,“娘,儿子也想成亲!”

  一听这话,正拿着几个没炸开的鞭炮,在那里掰啊掰的林远槐,顿时眼睛睁得老大,对哦,只要成了亲,自己就有数不完的银钱买鞭炮玩了。

  林大柱和林二柱觉得,若不是大过年的不兴打孩子,他们准朝自家小儿子的屁股上,狠拍上几个巴掌。

  ……

  不出意外,一觉睡醒的林远秋从自己枕头底下摸出了压岁钱,他用力捏了捏,硬邦邦的,应该有好多铜板来着,打开数了数,共有二十枚崭新的铜钱。

  等起了床,爷奶的红纸包早就备着了。

  除了爷奶给的,今日几个小的还收到了大哥大嫂给的红包,可把他们给高兴坏了。

  和往年一样,给爷奶拜过年后,林远秋就跟着爹爹去族里拜年,先是族中的几位老长辈,然后是族长。

  等再去过大爷爷家之后,大年初一的各种拜年算是结束了。

  至于初二去姥姥姥爷家的拜年,林远秋并没有去,再过四个月就是府试,夫子的意思,是准备让他去参加。

  而林远秋自己,也是想去考的,所以这些时日,除了完成夫子布置的习题外,基本每隔上两日,林远秋就会写一篇策论出来。题目依旧是夫子说的那些,只不过在写文章时,林远秋用了多种不同的论据和方法阐明。

  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多练才能熟练,再难的题,只要练得多了,也就没啥可头疼的了。

  每写完一篇文章之后,林远秋都会拿出宣纸画上一副画儿,这也算是劳逸结合了。

  林远秋画的是大写意山水,虽没有彩色颜料,可光是墨色,他就能画出五种来,淡色的远山,焦色的山石,然后用浓墨勾画出山石的苍劲,还有清色的山溪,以及雨景中暗灰色的点苔。

  看到远处的山林中似乎缺了一抹暖色,林远秋拿出那盒朱砂,用清洗过的笔尖挑出些许,再用极淡极淡的墨色晕开,而后把暗粉色,轻轻点在了竹林之间。

  生宣的湿染性很快把这点点粉色晕了开来,随后变成了若隐若现的桃花林,宛如仙境一般。

  这幅画,林远秋非常满意,想到自己还未落款,便提笔先在右上角的淡云处赋上诗句:寒山还苍翠,冬水日潺湲,倚杖草门外,临风听暮蝉。

  至于落款,林远秋想了想,最后写下“桃源山人”四个字。

  往后,这就是自己的笔名了。

  ……

  就这样,接下来的半个多月的时间,林远秋除了习书做题,剩下的就是画画了。

  而画画的时间,林远秋大多选在了晚上,是以,包括林三柱在内,家里人并不知道林远秋一共画了六张山水画的事。

  林远秋把几幅画小心卷好,然后放到了书箱里。

  等过了明日的正月十五,自己又得去私塾念书了,林远秋准备到了镇上后,就先去一趟河溪街的书画铺子,总要看看自己画的这几幅画有没有市场才行。

  ……

第56章 卖画

  到了学堂后,林三柱就帮着把棉被送到了宿舍里。

  一般情况下,学生家长也只能在私塾开学和放假的时候,才被允许进宿舍一趟,其他时间,基本只能在私塾门口等着,若找孩子有事的话,可以让门房帮着传话,直接把人喊出来就行。

  帮着整理好了床铺,林三柱就准备回去了,这几日还在正月里,牛车也不是天天跑镇上,今天坐牛车的人没几个,所以他得早点去牛车那儿,别让人家就等着自己了。

  比起第一次送儿子过来时的各种不放心,现下林三柱要适应了许多,毕竟一直以来自家儿子都是懂事的,从不做一些让他担心的事。

  有时候林三柱会想,许是老天爷见他先前的养儿不易,所以特地又送了一个懂事贴心的儿子给他。

  可不就是懂事贴心嘛,他家狗子打从五岁开始,就知道怎样照顾好自己了。天冷加衣,天热防暑,从不让爹娘多操一点心。

  这几年,儿子除了生过几回冻疮,其他啥毛病都没有,且身子一天比一天壮实,这可都是孩子自己把自己照管好的缘故。

  若林远秋知道他爹的想法,肯定会忍不住在心里说上一句:那是自然,好不容易重活了一回,他可不能一不小心又把命给丢了。

  林远秋的担心可不是没有依据的,原身前头的两位哥哥以及原身自己,可不就是生病没了的吗。

  就凭古代这么高的夭折率,他当然要照顾好自己了。

  是以这几年,所有对身体无益的事情,如大冬天跑出去玩雪受冻,大热天出汗吹冷风喝凉水,还有吃饭挑食啥的,林远秋统统都不会去做。

  虽这些所为,显得自己不够活泼,不符合小孩子的年纪。

  可林远秋觉得,他本来就不是个正常的“小孩子”好嘛。

  送走林三柱,林远秋看了看时间,差不多未时末,所以去一趟书画铺子应该还来得及。

  想到这里,林远秋打开书箱,把卷着的几幅画都拿了出来,再找了一张毛边纸包在外头,这样就不用担心会不小心弄脏了画。

  今日过来得早,且明日才是正式开课的日子,是以这会儿还没有多少同窗过来。

  出了私塾,林远秋就往河溪街而去。

  等到了那里,他直接去了上回去过的那家书画铺子,不知为何,许是合眼缘的缘故,林远秋总觉得那个胖掌柜是自己可以信任的。

  胡掌柜一眼就认出了林远秋,心说这不是先前来过店里的小娃儿吗,不知今日过来所谓何事,难道又是来看画的?

  不过胡掌柜的想法,在看到林远秋手里拿着的画卷后,就收了回去。想来,今日这娃儿是让他帮着看画来的。

  作为开书画铺子的掌柜,自然对笔精墨妙也是极懂的,是以时常会有人拿了自己的画作过来,让胡掌柜帮着鉴赏。

  也所以,等林远秋开口询问店里收不收画作时,胡掌柜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卖画?

  卖谁的画?

  总不会是这娃儿自己画的吧?

  书画他们铺子肯定是收的,只是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画都收,不然卖不出去不说,还要往里搭进去裱画的银钱。

  在胡掌柜看来,小娃儿的画就算画的再好,也肯定到不了可以卖的火候。

  只是看着对面圆圆的小脸蛋,胡掌柜觉得待会儿自己拒绝时,尽量委婉一些。

  “伪小孩”的林远秋当然看懂了胖掌柜的脸部表情,他也懒得多说,成不成的,把画打开看一看就行了。

  想到这里,林远秋便蹲下身子,把画卷放到地上后,就缓缓摊了开来。

  这边胡掌柜还在组织着拒绝的话语呢,结果等他低头看清摊在地上的画作时,忙哎呦哎呦的弯腰把画拿了起来,“哎呦,我说你这个小娃儿,咋把画给摆到地上了呢。”

  胡掌柜边说边朝地上看了看,还好还好,店里铺的都是青砖,倒没泥巴什么的。

  否则如此好的画作,若是给弄脏了,那就实在太可惜了。

  本以为是这小娃儿自己画的画,现下看来,应该另有其人才是。

  只是不知是谁,居然能画出如此老辣的线条,胡掌柜是看惯画作之人,只一眼,他就知道作画之人的功底扎实。

  且像这种大写意的山水画法,他开书画铺子这么多年,还真没怎么看到过。

  是以胡掌柜忍着心中的激动,小心把六张画作全都摊到了桌面上,而后看了看落款处。

  桃源山人?

  这名字他还从未听到过,难道是哪位大家新起的别号?

  想到这里,胡掌柜转头朝林远秋笑道,“这画是谁画的啊?”

  林远秋肯定不会告诉别人画画之人正是自己,至于是谁画的画,在过来之前,林远秋就已经想好了说辞,于是答道,“是小子的舅爷所作。”

  原本林远秋想说是自己的哥哥来着,可后来一想,哥哥太过年轻,肯定没舅公来得有神秘感。

  舅公?

  果然,听了林远秋的话后,胡掌柜顿时一副了然的神色,心说,果真如自己猜想得那样,这应该就是哪位大家的画作了。

  见林远秋没有想要多说的意思,胡掌柜也就没再多问,这点规矩他还是懂的。

  只是,在定价上,就只能按着普通画作的行情来了,毕竟这些画上头只落了“桃源山人”的款,也没印个名章啥的。

  最后胡掌柜给了一幅画四百文的价格,六幅画一共二两四钱。

  林远秋在心里算着这几幅画的成本,六张四尺对开的生宣七十二文,然后就是墨汁和可以忽略不计的朱砂,所以,这次卖画,自己最起码挣了二两三钱。

  若不是担心自己太过高兴,怕影响下次作品的定价,林远秋肯定会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收好了银子,林远秋便与胡掌柜告辞,时辰已不早,从河溪街回私塾还得走上两刻多钟,他一个这么白净可爱的小孩儿,还是早些回去安全一些。

  毕竟,古代的人贩子,自己在电视上可是看到了不少呢。

  林远秋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后,胡掌柜就对那几张画仔细研究了起来,从线条上,从点墨上,还有那凉亭和船舫的画工上,胡掌柜迫切想知道这些画到底出自哪位大家之手,同时也想知道,到底是哪位大家,居然已经落魄到,靠偷偷卖画为生了。

  ……

  正月二十,衙门出了县试报名的告示。

  报名时间就在今明后三日,而县试定在二月二十八,也就是一个多月之后。

  此次县试,周子旭也是要去参加的,除了他,还有甲班的另外十几名学子。

  林远秋发现,甲班剩下的六名学子,包括他在内,都是已经考中县试的,所以这次县试报名,也算是整班出动了吧。

  “林兄,县试是不是很难啊?”周子旭还是第一回 参加,心里有些没底。

  林远秋摇头,“我觉得对你来说应该不难。”

  林远秋说的可不是安抚人心的话,在他看来,在背记文章上,周子旭就是属于老天爷喂饭吃的那种人,每次同样的一篇文章,周子旭都会比别的同学更快速度背下来。

  这就是记忆力好的表现。

  而县试考的大多都是书上的内容,像帖经,还有墨义中经文的注释,以及义理的部分,若是都能顺利把这些题目做出来,那么剩下的诗赋,只要达到中规中矩,就应该不会有啥问题了。

  “你当诗赋很容易啊,”说到写诗周子旭欲哭无泪,若是可以,他宁愿连背十几篇文章,也不愿写上一首诗赋。

  叔爷一直说他积累太少,肚内空空,所以写出的诗句立意不明,不是太庸就是太散。

  可周子旭觉得,庸俗和雅致哪是那么容易区分的,自己怕是还得再练上好久才能有所长进吧。

  林远秋想起先前在书画铺子时,周子旭和自己说的话,便问,“你想想看,集市上卖的年画,与那天咱们在河溪街看到的书画有什么区别?”

  有啥区别,这还用想吗。

  周子旭不假思索道,“当然是一个俗,一个雅致啦!”

  话毕,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林兄这是在教他写诗赋的法子吧。

  见周子旭了然的神色,林远秋笑到,“这不是一下子就区分开来了吗,等写诗赋时,你就可以用这样的法子辩别庸雅。若还为难,你就用最笨的办法,比如回想一下书画铺子里的画是怎样的,是不是着色淡淡,不急不躁,且意境清雅,宛如春风拂柳一般。”

  周子旭忙闭眼去感受林远秋所说的这些,淡云,青山,溪水,藤蔓,以及袅袅的炊烟升起……

  所以,灵感就这么来了。

  周子旭心情激动,“林兄,我好像腹中已有诗华,你等等,我这就把它写出来。”

  说罢,他便飞快冲至桌前,而后提笔蘸墨,很快就把诗句写了出来:水谷清音静岚处,烟茏山色桃源中。

  可惜还差两句,想到这里,周子旭忙又闭上眼睛,准备把后头的两句好好感受出来。

  ……

  周秀才作为作保廪生,自然也要跟着去县城一趟。

  在出发之前,周秀才给甲班六人布置了杂文和策论,县试之后很快就是府试,可不能有丁点的松懈。

  犹如开通了“诗路”的周子旭,这几日时不时会赋诗一首,等周秀才看过诗句之后,忍不住感叹,这孩子终于顿悟了。

  难得被叔爷夸赞的周子旭,对林远秋自是一阵感激,并夸下“海口”,若此次县试得中,必定请林兄去醉香楼好好吃上一顿。

  然后周子旭毫不犹豫伸出手指,与林远秋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林远秋自然不客气,不管是不是因为自己教的法子好,反正能吃上一顿肯定是极为开心的事,这说明人家考中了啊。

  第二日一早,去报考县试的学子乘着马车往县城而去。

  而林远秋,则准备先去书肆买些作画的宣纸回来,趁着室友不在的这两天半的时间,林远秋想再画几幅画送到书画铺子去。

  见林远秋过来,高掌柜忙拿了一个油纸包出来,笑道,“原本想等午休时再给你送过来的,这会儿你过来倒是让我少跑一趟了,喏,这是糖炒栗子,给你带到宿舍吃。”

  林远秋双手接过,“多谢高伯!”

  自林远秋到镇上念书后,高掌柜时常会给他送些好吃的过来,有时是自家做的包子,有时是自家盐煮的花生,在高掌柜看来,孩子还小呢,他总要帮忙照顾着些才行。

  林远秋的感谢也是发自内心的,虽然他们是亲戚,可这世上,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人一定要懂得感恩才行。

  虽夫子不在,可林远秋和其他五名甲班同窗并未散漫懈怠,吃过中饭后,几人就开始在班舍里做起了夫子布置的杂文和策论。

  吃过了晚饭,林远秋便早早回到宿舍,而后把宣纸铺开,接着又画起了水墨山水来,等画好一幅后,天差不多黑了。

  每到这个时候,忠叔就会送了灯油过来,依旧是两勺。

  林远秋把油灯点上,两勺灯油加上昨晚还未用完的,应该可以燃上差不多一个半时辰了,按照自己的作画速度,林远秋觉得,今晚自己最起码能画出三幅山水图出来。

  第三日的午休时间,林远秋和门房说了一声后,就速度飞快的往河溪街而去。

  看到林远秋又拿了画作过来,胡掌柜自是满脸带笑。

  上次那几幅山水图才装裱好挂到店里,就陆续被人买了去,可见喜欢大写意山水的人果然很多。

  林远秋也没墨迹,把手中的几幅画全递了过去。

  夫子他们待会儿就要回来了,自己得早点回去才成,虽策论和杂文已经做好,可被夫子逮到自己在外头晃荡,总归有些不好意思。

  胡掌柜把画都打了开来,等看到全是山水图之后,连连点头,想来这几幅也很快会卖了出去。

  这次林远秋用的宣纸尺寸是四尺全开的,比先前那六幅的用纸差不多大上一倍,纸张大了,自然卖价也要多上一些。

  要胡掌柜说,这种尺寸的山水图挂到书房里最是合适,但愿以后都是这样的大小才好。

  最后,胡掌柜给算了每幅六百文的价格,七幅画一共卖了四两二钱银子。

  收好了银钱,林远秋没再逗留,与胡掌柜告辞后就直接回了私塾。

  回去的路上,林远秋就在想,也不知道最小面额的银票是多少,若有十两银子一张的话,那么等自己再卖上一回画的时候,就可以让掌柜帮着把银子换成银票了,这样自己收着也要方便了许多。

  ……

第57章 报名府试

  等县试报名回来后,林远秋发现,同窗们念起书来,更用心了许多。

  而这段时间,饭堂里的伙食也由原先的逢五之日吃一次荤菜,改为三天一顿了。

  林远秋明白周夫子的用意,这是想让赴考的学子们有个好的身体,能顺利应对接下来的考试吧。

  因着考试在即,这个月的旬假自然也取消了。

  林三柱送绣品到书肆时,特地过来私塾探望,顺带拿了件稍微薄一些的外衫过来。

  马上就要开春了,有件薄衫备着,等哪天天热时,也好随时换下厚厚的棉袄。

  等见到自家儿子面色红润,精神头十足后,林三柱才稍稍放下心来,“你可不要念起书来就不知休息,也别熬夜,横竖咱们岁数还小呢,就算这次考不上也不打紧。”

  林远秋笑答,“爹您放心吧,儿子每晚都是不到亥时就上床睡觉了的。”

  熬夜可是最伤身体的事,林远秋自然不会去做。

  想了想,林远秋问起了家里买水田的事,大年三十那日,他就听爷奶说起了此事,也不知现在如何了。

  林三柱摇头,“可不好找,如今日子太平,谁家会把好好的地给卖了,别的村子倒是有几块往外卖的水田,可离着咱们小高山村有些远,若买下这样的地,平时打理起来实在不方便,咱家也就没要。”

  所以,想买水田,怕也只能慢慢遇了。

  “爹,咱们屋后头那块山能买吗?儿子觉得,若是买不到水田,咱家不如就买块山吧。”

  林远秋说的这块山离他家不远,走上半刻钟差不多就能到了。

  说是山,其实并不高,看着就是一个大山坡的样子。

  许是离着人家太近,村里人时常上去砍柴伐木的缘故,山上的树木并不茂盛。

  也正因为如此,开垦起来要轻松了许多,届时种上豆子玉米啥的,不是挺好的吗。

  何况,那山上还长着五、六棵野柿子树呢,若把山买了下来,这些柿子树就是他们家的了。

  而听了儿子提议的林三柱,此刻想到的却是,要是自家把那块山买下来,就可以买些柿子树苗种到山上。

  且那柿子树若是照料的好,三、四年就可以结上果子,等到了第五年,那就是盛果期了。

  林三柱只要一想到,那满山的柿子都被做成柿饼卖银钱的场景,心中就不由激动了起来,想到立春过后,镇上说不定就有卖树苗的贩子过来兜售生意,若是来得及的话,过几日就可以买了柿子树种到山上,这样不就能早上一年摘果子了嘛。

  越想越觉得耽搁不得,于是林三柱留下一句“爹这就回家与你爷奶大伯他们商量去”的话后,就满脸是笑的离开了。